莲南小学:让学生踏着自然节奏生长
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魏秧子
2021-12-11 11:30

“你知道吗?我们上次看过的苏铁被野猪拱了!”“现在看到的苔藓和平常让我们滑倒的青苔可不一样。”……这是在深圳市莲南小学自然课堂上经常能听到的对话。莲南小学主校区毗邻仙湖植物园,很多学生家长是仙湖植物园的科学家,基于这样的自然资源和家长资源,学校将“自然教育”打造成了系列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感受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理念。

课程理论、实践和评价结合

在专业讲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有的用显微镜仔细观察空气凤梨的细胞纹理;有的耐心聆听老师的讲解,了解阴生植物的特性和种类。在观察和听讲的同时,同学们还不忘做笔记或用电话手表给植物拍照。随后,老师组织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制作植物剪纸。

这是莲南小学自然课堂的常规操作。课程负责人刘柳迪介绍,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设不同主题的自然课程,理论、实践和评价相结合。以本学期阴生植物主题为例,老师首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对阴生植物有初步了解;在实践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到仙湖植物园进行实地探究,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观察植物,并通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植物,形成记忆;最后让学生通过手工作品或观察报告来巩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什么一定要实地探究?在老师们看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固然珍贵,但科学不能凭空想象,探究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在不限制思维的同时也有科学实际作为支撑,让他们的美好想象落地现实。

为此,学校先后聘请了数十位仙湖植物园的博士分批进校讲座,每学期都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到仙湖植物园上课,同时还建立了相关社团,学生们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观察、记录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除了观察植物,莲南小学的自然课程还有动物、化石、地质地貌等内容,在自然课堂里,学生能观鸟,能触摸化石,更有机会了解大峡谷的地质特色和景观……真正做到了把自然融入课堂,让孩子与自然共生共长。

在校园完成与自然的相遇

今年,在莲南小学的莲馨校区,师生和家长还共同建设了一个校园里的花园——馨梦园。花园从开始的设计、命名到完全建成,再到后期的管理维护,家长与孩子都全程参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馨梦园里认识了叶色翠绿且耐高温的蓝雪花、味道浓郁的香水薄荷、造型奇特的佛手和带有驱蚊功效的芳香万寿菊等植物。花园的建成,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感受自然之美。此外,学校在顺应孩子的认知与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校各楼层的学生活动空间、楼顶花园、洗手间等进行了升级改造,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的同时,也美化了学校环境。

在莲南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升级打造中,学校还将校园空间与项目式课程学习自然链接,开发了自然之体、自然之艺、自然之读、自然之创、自然之德等特色课程,以及万物启蒙、博物课程等文化通识课程,用课程串联起校园的每个角落,让自然学习无处不在。

基于“自然扎根 自在舒展”的办学理念,学校的自然教育得到了广泛认可。自然教育《苔藓》课程荣获罗湖区第二届品质课程荣誉称号;校本教材《泥盆记》获选深圳市创客教育课程;自然教育社团参加2021年深圳城市自然探索挑战赛获优秀团队奖;自然教育课程项目荣获2021年“深圳自然教育优秀活动样板评选”最具教育性活动奖。今年,在深圳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公布的2021年新增市级友好基地(第一批)的名单中,莲南小学荣获深圳市儿童友好学校称号。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

编辑 昌慧 审核 汪新林

(作者: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魏秧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