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6月28日,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已破千万。根据罗汉堂全球疫情经济追踪系统,罗汉堂分析指出,
疫情加速增长,北半球流感季新冠或再次大规模来袭
罗汉堂认为,全球疫情在过去两周进入一个新的加速阶段,新增确诊病例数从6月之前的每10-12天增加100万提速到每5-6天增加100万。除东亚、大洋洲和欧洲外,其他地区均处于一个新的提速高峰期。考虑到全球主要地区的总感染比例仍较低,而各国已普遍重启经济,因此传播速度很可能会维持在高位。按照现有传播速度,预计下一个1000万只需2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确认将于2020-2021年北半球的流感季节新冠不可避免地将再次大规模来袭。
罗汉堂称,考虑到当前全球的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水平,新冠肺炎大流行不会导致同样的死亡人数,但最终的死亡人数仍有可能达到百万量级。新冠大流行的整体确诊感染人数会超过1918-1920年以后所有的大流行,总死亡人数最终也会超过最高的1957年亚洲流感(死亡约100万)和1968年香港流感死亡人数(约75万)的水平。
上半年全球经济损失2.6万亿美元,欧美损失或最大
根据罗汉堂全球疫情经济追踪系统的测算,2020年截至6月26日,按美元现价计算,全球的经济损失总量约为2.5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2019年GDP的3.01%。考虑到2019年全球GDP的实际增速仅为2.90%(折合2.49万亿美元),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抹去了2019全年的经济增长。
“主要经济体在第3-4季度的损失会低于1-2季度,我们的测算和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在2020年出现4.9%的萎缩有较高的一致性。”罗汉堂指出,纵观历史,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相对经济影响已经接近1918-1920年大流行性流感,美国学者瑾哖4月份曾估计后者在典型国家中造成的GDP损失为6%。
罗汉堂称,其中美洲和欧洲受到的影响尤其大,截至目前的直接损失均为2019年增长的两倍以上;大洋洲大约为2.2-2.3倍,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0和0.7倍。考虑到亚洲、非洲和美洲很多国家的疫情仍在恶化,这些地区全年的相对经济损失仍将继续上升。
半个世界在恢复,另外一半仍深陷谷底
同时,罗汉堂指出,截至6月26日,罗汉堂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监测共覆盖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总人口的90%,总GDP的97%。这些经济体中,进入恢复期的为66个,相比上周数目增加了3个;同时有56个仍处于应对或低谷期,这些国家大多为疫情爆发较晚的亚、非、拉国家。
罗汉堂指出,全球前30大经济体在罗汉堂全球疫情经济曲线上的相对位置,其中大多数高收入国家,除美国、沙特和波兰外,均已经进入疫情经济恢复期;其他已经经历了超过3个月以上的重要经济体还包括除中国以外的金砖四国。美国和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四国分别是目前其所在地区病例增长最大的国家,可以预见这些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深陷在重启经济和抗击疫情两个战场中,经济无法取得有效的和可持续的恢复。
“以上国家多处于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中心位置,低谷期国家经济的低迷,及其和恢复期国家间人员和物资流动的缺乏,将极大地限制恢复期地区,乃至全球,的进一步经济复苏。” 罗汉堂说。
另外,罗汉堂认为,比较来看,处于恢复期的经济体主要位于东亚、大洋洲和欧洲,人口占全球比例37.0%,经济体占全球GDP份额52.7%,平均经济活跃度已经恢复到97%,累计经济损失(相对2019年的GDP)为 2.9%。这些地区接近2/3的新冠患者已经回复,经济衰退基本已经触底,可以预期第三季度的经济表现会有一定的回升,呈现为V型或U型的复苏。
处于应对期和低谷期的56个经济体人口占全球比例52.7%,占全球GDP份额为44.5%,平均经济活跃度水平提升至92%,累计经济损失(相对2019年的GDP)为 3.6%。一方面,这些经济体累计感染人数达到697.2万人,现存感染人数仍过半,其感染和死亡人数仍将快速上升;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损失在第三季度仍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性,可能会呈现为U型甚至L型的复苏模式。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