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手稿冲上热搜!网友:看到这个词太浪漫了!
作家文摘报社
2021-12-07 08:53

VR(Virtual Reality),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想必不少人已经体验过VR游戏,或者VR电影。

2018年爆火的VR音乐节奏游戏《Beat Saber》

但你知道吗?VR的中文译名除了 “虚拟现实”,还曾有一个更有韵味的版本~

而且,这个名字还是由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在30多年前起的!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图源:视觉中国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将virtual reality命名为“灵境”,颇具中国韵味。

Distinguished Chinese mathematician and aerospace engineer Qian Xuesen, who is also known as "the father of China's missile and space program", discuss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term "virtual reality" as early as in 1990, the People's Daily Online reported.

据新华网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的钱学森手稿显示,在1990年11月写给时任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汪成为的书信中,钱学森表示 “Virtual Reality”可以翻译成“灵境”。他还补充道,“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

1990年,钱学森致信汪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领域专家),提出“灵境”译名。图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On Nov 27, 1990, Qian mentioned in his letter to an academician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could be "人为景境" (man-made realm) or "灵境" (dreamlike realm), pointing out that it contained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钱学森给VR取名“灵境”的事这两天被报道后,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称赞,钱老这个中国味浓厚的翻译要比“虚拟现实”好。还有人直呼:真是中国科学家的浪漫!

据人民网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老师告诉记者,“灵境”这个翻译,体现了钱老深厚的人文功底。

Qian's translation received wide acclaim online, with many people considering it to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currently in use—"虚拟现实".

据钱学森图书馆的研究人员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钱学森就关注人工智能领域,90年代起,又在研究人工智能基础上关心VR技术的研究进展,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观点可总结为“人机结合、以人为主”。

图源:新华社视频

1990年至1998年,钱学森曾多次写信,与汪成为、戴汝为、钱学敏等科学家探讨VR技术。

钱老认为,灵境技术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因而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

1993年,钱学森再次致信汪成为,认为灵境技术具有变革性。

Qian also believed that the technology could greatly exp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human brain, allowing people to enter an unprecedented world on the cusp of a new era.

1998年6月18日,87岁的钱学森还在一篇题为《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的短文中写道:“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上世纪90年代,与钱学森通信的汪成为出版了一本全面介绍VR技术的书,书名中就用到了“灵境”这个翻译——《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

除了“灵境”

这些词也是钱老译定的

据新华网报道,钱学森毕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一线,繁忙的工作之余,学识渊博的他也留下了许多对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思考。当前被广泛应用的“激光”“航天”“航天员”等名词,都是由钱老译定的。

Qian Xuesen has devoted his lif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his busy work, he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ansl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The Chinese terms "激光(laser)", "航天(interplanetary flight)" and "航天员(astronaut)", which are widely used today, were all translated by Qian.

他通晓中西文化,博览群书,对于汉语名词的命名要求,除了准确表达原文概念要义外,“中国味”也被多次提及。

1985年4月,钱学森曾强调,在为科技名词定名时,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最好用汉语精炼地表达科学技术名词的涵义。“要根据汉语习惯定名,要让人一看就有中国味。”

在1991年11月写给钱三强的一封信中,钱学森提到科学名词的审定时写道:“有两个词,不知是否已正式定了,一个是mesoscopic,一个是nanotechnology;前者有译为‘介观’的,后者未见有译名。我以为‘介观’是直译,介乎宏观与微观之间吧;但从字面看,未明确‘介’于那两‘观’之间。所以我建议mesoscopic在汉语中用‘细观’,从‘宏’到‘细”’再到‘微’,不是更带中国味儿吗? nanotechnology,可直接用字头‘nano’已定为‘纤’这一点,译名为‘纤技术’。这两个词在今后高技术发展中是重要的,我希望我们要把汉语名词定得妥当些。”

钱学森关于两个名词定名的来信,图源:中国航天报

“laser(激光)”这个词,原是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首字母缩写词,意思是“通过受激发射光扩大”。因而在刚引入中国时,有人根据全称译为“激射光辐射放大”等,或者音译缩写为“镭射”、“莱塞”。

最终,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钱学森的意见,将音义皆佳、简洁明了的“激光”作为规范名。这一名词很快被相关各学科和社会接受,实现了名词统一。

而钱学森提出的“航天”、“航宇”等词,更是让人感到既专业又具古典韵味。

钱老在1987年9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会议上说:“Space这个词有的译为‘空间’,给人感觉是空空洞洞的。我根据毛主席‘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建议把它定为‘航天’。‘航天’连同‘航天飞机’,一并被接受了。我考虑在太阳系飞行叫‘航天’,在空气中飞行叫‘航空’,将来在银河星系以及大宇宙中飞行可叫‘航宇’。”

来感受下这些钱老译定的中国味十足的名词吧~

guided missile 导弹guidance 制导remote sensing 遥感ultra-microcosmic 渺观laser 激光interplanetary flight 航天astronaut 航天员interstellar flight 航宇space army 天军

(原标题《钱学森手稿冲上热搜!网友:看到这个词太浪漫了!》)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作者:作家文摘报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