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非遗 品国粹之美”深圳市宝安区壆岗小学非遗研学课程迎来最后一节体验课,这意味着,为期一个多月的非遗研学课程落下帷幕。10月以来,28堂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程在宝安区壆岗小学陆续开展,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丰富多彩,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传承。
非遗研学课程现场。
研学课程设置非遗知识科普、非遗项目展演和非遗沉浸式体验3大板块,通过向学生们讲述非遗故事,普及非遗知识,带领大家认识非遗的分类和我国代表性非遗项目;开展鲜活生动、耳目一新的非遗项目展演,集中展示皮影戏、醒狮两个历史悠久的非遗项目保护成果;同时引导学生现场体验非遗项目,感受非遗文化乐趣。
“在全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及深圳力推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当下,壆岗小学结合自身情况,挖掘、探索出具有校本特色、深圳特色的非遗研学课程。”壆岗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艳介绍,研学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也让学校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创新特色探索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课程上半部分集中介绍和展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起源与发展,以及皮影道具制作技艺。现场播放了红色题材皮影戏《王会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让学生们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给学生带来一场精神洗礼。同时邀请学生上台体验皮影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发热爱祖国、守护民族文化的情怀。
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体验皮影戏。
课程下半部分,集中介绍了国家级非遗——广东醒狮,对醒狮的造型、颜色及起舞场合进行详细解说。宝安区国家级非遗“上川黄连胜醒狮舞”亮相课堂,让学生观赏到地道的醒狮表演。现场邀请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南拳、狮子舞段动作,感受传统醒狮的独特魅力。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老师指导学生做醒狮舞基本动作。
非遗研学课程的开展,是壆岗小学深化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项举措。近两年,壆岗小学在传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把握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博爱智慧立生命之基”办学理念,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彰显课堂生命力,构建起有品位、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学习课堂。本次研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醒狮舞的魅力。
与时俱进推动“双减”走深走实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则是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为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壆岗小学行政班子落实市、区教育部门要求,结合自身情况,系统设计包含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推动“五育并举”的拓展活动,充分高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推出与时俱进的个性化研学课程。
经过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分析,壆岗小学决定启动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旅行课程、非遗研学课程等课后服务,既体现学校校本风格,凸显深圳城市特色,又遵循少儿成长规律。非遗研学作为传统文化研学课程的其中一环,其最终任务是对学生研学课程的表现和收获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鼓励学生撰写学习随笔、亲子知识答题、举办分享会等形式,在学生心中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底扎实信仰根基。
“壆岗小学关注学生成长,聚焦三个关键词:微笑、坚持、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开展非遗研学课程,就是激发同学们好奇心的一种方式。”壆岗小学副校长丘梓鹏介绍,经过反复打磨,非遗研学课程于今年10月与全校师生见面。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非遗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魅力,通过课程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并从中找到一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非遗研学课程,只是壆岗小学创新方式方法,挖掘并传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缩影。推行党史学习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头等任务,壆岗小学由此探索出一套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旅行课程。通过丰富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培根铸魂,提升全校师生文化自信,是壆岗小学开展研学课程的初衷。”校长张艳如是说。学校通过推进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深入实施非遗研学课程、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旅行课程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双减”和课后服务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原标题:《深圳壆岗小学:非遗研学促“双减” 传统国粹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