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表达温和而执着,陈再见作品研讨会在深举行

晶报记者 段凤英
2021-11-30 14:56
摘要

11月29日下午,作为第八届深圳文学季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作协和花城出版社承办的陈再见作品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文学编辑、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围绕陈再见的作品进行深入研讨,评析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从他的写作中可以看到一代青年走出自己的家园,走向大城市的心路路程。11月29日下午,作为第八届深圳文学季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作协和花城出版社承办的陈再见作品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文学编辑、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围绕陈再见的作品进行深入研讨,评析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陈再见,深圳“80后”青年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作为小说家,陈再见被赞誉同时拥有三种形象:乡土中国的讲述者,城市生活的观察者,先锋小说的承传者。广东陆丰人陈再见,2004年来到深圳,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工厂流水线工人,通过写作改变自身命运,先后从事过文案策划、刊物编辑、图书馆管理员等职业。多年来,陈再见笔耕不辍,对故里乡土、边缘城镇和现代都市均有独特的观察与书写。陈再见是一个敏感的、自愿自觉的讲述者。对于现实生活,他有独属于他个人的经历和记忆,他总是把这个时代复杂的经验和现实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并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给予力求到位的展现,像市场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乡土文明和乡土中国的衰败、农村出身的青年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流动问题,在他的笔下都有触及和思考。尤其80后这一代人所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在他的小说里都有所体现。

“《出花园记》是再见比较成熟,有分量的作品。人和故乡的连接和自我的连接在这部作品表现非常深刻。”花城社副总编辑,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表示,从2014年到最近的《出花园记》,陈再见身上有特别深的潮汕青年烙印,这是他的特质。

深圳市作协副主任、市评协副主任兼秘书长于爱成认为,陈再见着力描写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转变,并以一种温和而执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在他笔下,乡土中国和城市中国总有脱不开的关系和牵连。在具体的写法上,陈再见注重处理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与现实,以人物和故事作为中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陈再见坚持讲故事的写法,讲究故事的起承转合,讲究留白,讲究设置悬念,使得他笔下的故事颇有吸引力。青年评论家李德南则表示,陈再见的写作是非常有探索勇气的写作。

据悉,陈再见迄今为止已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花城》《作家》《钟山》等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并相关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刊物选载;出版长篇小说《六歌》《出花园记》《骨盐》(将出),小说集《一只鸟仔独支脚》《喜欢抹脸的人》《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青面鱼》《保护色》等;曾获“茅台杯”2015年《小说选刊》年度新人奖、首届广东省“大沥杯”短篇小说奖、第五届深圳网络原创文学拉力赛总冠军、首届和第三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赛文学新人奖和中篇小说奖、第九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三届和第七届深圳年度十大佳著等奖项。

原标题:《他的表达温和而执着,陈再见作品研讨会在深举》

编辑  陈晓玲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 李林夕


(作者:晶报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