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出炉!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1.0级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2021-11-29 19:09

11月29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广东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成覆盖陆地及近海的地震监测网络,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到1.0级,形成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将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建成覆盖广东陆地及近海的地震监测网络;完成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任务,编制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

“十四五”期间广东防震减灾有5大主要任务

广东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佩卿在会上表示,《规划》部署了5大主要任务,分别为:增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水平、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效能、拓展防震减灾科技创新能力、完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

《规划》聚焦重点领域,结合省情震情实际,共凝练了2大重点工程,即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具体包括5个子项目,即地震监测站(网)改扩建工程、南海地震海啸监测能力提升工程、防震减灾决策服务工程、防震减灾公众服务工程、防震减灾专业服务工程。

有望年底完成首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是‘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内容。” 孙佩卿表示,为做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广东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摸清底数,二是要有效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目前,广东省开展全国首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实施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其中也包括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目前广东已经完成了工程量的66%,年底前有望基本完成。

《规划》将“十四五”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目标设定为2个:一个是基本摸清全省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存量风险与新生风险影响逐步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对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减轻。另一个是,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专项服务等各方面的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政府、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到1.0级

地震发生后,快速又精准的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和大小,确定影响范围是地震监测能力的重要体现。

广东地震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王力伟表示,目前,广东自主研发的数字地震台网信息实时自动处理系统全国领先,在世界也是先进水平,它使我国的地震速报速度从2000年前的20多分钟提高到2009年的3分钟,再到现在的秒级水平。

同时,广东省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及近海的地震、地壳形变和地球物理监测体系,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了1.5级,重点地区达到了1.0级,近海海域达到了3.0级,地震超快速报平均用时小于1分钟。

“但是,广东地震监测能力发展尚不均衡,离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粤西重点防御区的站网密度还不够,全省地球物理场观测手段偏少,南海海域的地震监测能力还比较弱。”

王力伟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的地震监测能力,“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实施“地震监测站(网)改、扩建工程”、“南海地震海啸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和“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工程”。通过地震监测站网升级换代、优化布局等,构建海陆结合的地震监测综合台网。

“十四五”完成后,广东将建成覆盖广东陆地及近海的地震监测网络。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到1.0级,震中定位精度优于I类标准,近海海域达到2.5级。全省形成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非天然地震监测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满足防灾、减灾、救灾等社会服务需求。

当前,广东正在全力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预计2022年可以完成。该项目新、改建1172个观测台站、1个国家级预警备份中心、1个省级预警信息中心、还在21个地市部署紧急信息服务平台和243个紧急信息服务终端,可以实现重点地区震后5-7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5分钟发布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并通过应急广播、电视、专用预警终端、手机推送等方式,为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可为距离震中50公里到200公里及以外地区,赢得宝贵的4秒到45秒以上的地震预警紧急避险时间。

(原标题《广东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出炉!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1.0级》)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