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对口帮扶显担当,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梁宗霞 王成 文/图
2020-06-29 08:04
摘要

定点扶贫河源、汕尾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国有企业是国之脊梁、城之重器,在脱贫攻坚这一关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中,深圳市国资委及所属26家国有企业责无旁贷地扛起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重任。自2016年5月开展新一轮扶贫工作起,定点扶贫广东河源、汕尾27个贫困村。产业共建涉及新疆喀什、西藏察隅、广西百色河池、黑龙江哈尔滨、四川广安、贵州毕节、云南昭通、江西赣州和广东河源汕尾等9省(区)11个地区。扶贫领域点多面广,是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集团军”,是开展产业帮扶的“先行者”。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多领域发挥协同作用,扎实开展定点扶贫,重力推进产业共建,创新开展党建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自2016年以来共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 66.67亿元,其中定点扶贫累计投入4.55亿元,产业帮扶累计投入62.12亿元。截至目前,共派驻355名专职扶贫干部赴全国各地参加扶贫工作;定点扶贫河源、汕尾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累计脱贫1474户、4559人,户脱贫率、人脱贫率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约6564元,增加到2019年底约14285元,年均增幅约30%,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推进长效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先行示范,彰显国资国企担当。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文件精神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深圳市属国资国企结合自身业务方向和改革发展计划,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多举措创新扶贫机制,对口帮扶取得良好成效,在扶贫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富有国企特色、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幸福蝶变

定点扶贫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秉承“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情怀,自2016年5月开展驻村定点扶贫工作以来,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文件精神,紧密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改善村容村貌,难点突破发展乡村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切实帮助贫困户提高自我发展、自主脱贫能力,为支持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国企服务支撑,履行国资大担当。目前,定点扶贫河源、汕尾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生活环境全面改善

“以前我们村都是晚上七八点就睡了,现在水泥路通了,灯亮了,干啥都方便,就这个文化广场,晚上跳舞的人可多了。那边我们村小学,也修得漂漂亮亮的,现在的孩子上学好呀,各种捐助、助学金,就是希望咱村的小孩以后都要有出息,不能辜负了咱们国家和深圳国资委的帮助。”联民村村民黄志军发出感慨。

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联民村是市国资委对口帮扶村,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20年5月,联民村贫困户32户103人全部完成脱贫出列。市国资委共计投入300万余元完善联民村基础设施,包括新建小学教学楼、村委办公楼、文体广场和安全饮水工程,修缮农田灌溉水利和部分村道硬化,安装路灯和治安监控摄像头等;累计投入约600万元,建设高效葡萄种植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入股龙川矿泉水厂等,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村民增收,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水、电、路、讯、房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垃圾收集点、网络覆盖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5月,共计已翻新村公共服务中心25个,完成村道路、入户巷道硬底化137.28公里,农田水利(水渠)建设60115米,安装路灯2760盏,配置垃圾桶3224个,建设医疗站18个,完成危房改造483户、安全饮水1474户,兴建文体广场24个,翻修、新建桥梁24座等。

“一村一品”带动脱贫致富

“85分,我分到了17600元” “75分,我分到了15500元”……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官田村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积分制分红机制以来,第一次对积分结算及挂钩分红进行公示,公告栏前人头攒动,议论之声高涨。贫困户林伟朋获得了这一期积分制的最高分,2019年获得分红款17600元。林伟朋有五个孩子,还有一位老母亲,全靠他夫妻二人在家里操持种养。2019年5月,得知积分制分红方案后,林伟朋将自家的鸡舍、猪舍、鱼塘、水田等种养规模都做了扩充,生产规模上去了,积分也上去了,两相促进,林伟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这是深圳免税集团探索实施的“积分制”扶贫产业分红机制,从贫困户参与务工生产、自我环境管理、联农带农效应等多方面考评,累计积分,年终结算,并与分红挂钩,激发贫困村民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致富”转变,全村生产生活积极性和收入显著提高,村容村貌也明显改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打造“造血式”脱贫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正确方向。在市国资委的统筹协调下,市属国企依托贫困村优质的自然禀赋,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打造油茶基地、三红蜜柚产业、腐竹加工、魔芋、茶叶、富硒大米、精品走地鸡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品牌。

市国资委大力帮扶联民村发展农光互补高效葡萄种植项目,建成5个区44个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运营后每年将为联民村带来不少于20万元分红;发展光伏发电项目,2019年9月完成建设、并网发电,年收益约8万元,将统筹分配给年度贫困人口,为贫困家庭脱贫提供保障。

燃气集团帮扶河源龙川紫市镇民乐西村发展黑山羊养殖,建成第一家主打羊肉火锅的餐饮旗舰店“民乐福羊鲜馆”,实现产销一条龙转变。2019年旗舰店销售额达300万元,极大程度解决了扶贫村黑山羊销售难题,并帮助周边养殖散户打开了销路。

深农集团帮扶河源龙川登云镇梅花村发展“精品走地鸡”走出致富路。走地鸡以米糠、玉米粉等作为主食,生草、中草药作为辅食,采取山林圈养,并注册“登梅一号”商标,打造扶贫产品品牌。2019年,累计销售额176万元,面向参股贫困户分红。

深国际开拓飞地产业扶贫模式,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帮助河源东源上莞镇新民村建立了一个从0到年营业额70万元的茶产业基地,打造仙湖玉露茶叶品牌,面向新民村41户131个贫困人口年分红金额超24万元。

资本集团引进当地龙头企业及现代生物科技公司建设河源龙川麻布岗镇瑚径村“富硒水稻种植基地”,积极培育“瑚径富硒生态大米”扶贫产品。2019年,700亩水稻产富硒大米约20万公斤,直接助力贫困户分红收益14.12万元。

葡萄、黑山羊、走地鸡、茶叶、大米,这些都只是市属国资国企精准扶贫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还有如深业集团帮扶河源龙川田心镇松林村的螺旋藻蛋鸡养殖,地铁集团帮扶河源东源船塘镇小水村的百香果基地和养牛产业,机场集团帮扶河源东源涧头镇大往村的茶产业和养蜂业,盐田港集团帮扶河源龙川登云镇石福村的走地鸡和茶油基地,水务集团帮扶河源紫金敬梓镇冯坑村及巴士集团帮扶敬梓镇甘田村的三红蜜柚,深粮控股帮扶河源龙川义都镇桂林村的茶叶种植,特区建发集团帮扶河源东源黄田镇新联村的养蜂和构树种植等等,均在千方百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引导村民们在青山绿水中找到金山银山。

产业帮扶

百花齐放打造区域合作精彩样板

为深入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深圳市领导关于打造区域合作“精彩样板”的部署,市国资委指导市属国企不断加大对口合作帮扶力度,积极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服务援藏援疆计划、新一轮东北振兴、东西部区域合作等国家战略,打造产业共建精彩样板,当好国家战略攻坚队。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梁宗霞 王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