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提升司法效能,坪山法院直面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为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司法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严格贯彻“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强化独任庭、合议庭的法定审判组织地位,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审判权运行体系。常态化开展法官遴选,落实“进入员额的法官必须办案”,实现最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集聚。
制定院庭长审判管理履职指引,建立违法审判惩戒制度,实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
挖潜提速质效“比翼齐飞”
深入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的“3+1”规程,确保庭审发挥实质性作用,收案以来区法院刑事一审服判率达88.38%。
做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通过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促使审判再提速,试点以来民事案件结案增幅达50.8%。
全面推行执行事务集约、繁简分流和团队办案三项机制,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执行质效稳步提升。2020年5月全面推行三项机制以来,执行案件结案增幅达83%。
智慧赋能公正“可见可感”
主动拥抱现代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升级改造审判法庭22个,实现集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科技法庭全覆盖。构建全流程、全类型、全覆盖的无纸化办公办案体系,在全市率先试点诉讼档案单套制改革,无纸化建设走在全市法院前列。
完成送达平台迭代升级,充分利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工具,大幅压缩送达周期,实现快送准达,自E网送达平台建设以来,共电子送达25606件,单个案件平均送达周期压缩至2.85小时。
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在全市率先开发“坪法陪审通”系统,入选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展,为智能陪审提供了坪法经验。
(来源:深圳坪山法院)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