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诗词由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写就,几乎无人不知。然而,许多深圳人并不了解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深圳之间的不解之缘,更鲜有人知道文氏后代仍在深圳世代繁衍生息,建有宗祠,聚居成村。为此,今年读月书期间,时间行者书店以“寻根松岗,拜访文天祥后人”为主题,举办了一场面向全市招募的公益“阅读+旅行”活动,读者们带着书籍《文天祥》,深入了解民族英雄文天祥及其后代扎根松岗的历史故事、文氏后人的生活现状,参观文氏大宗祠和非遗农具展示厅。
11月7日下午,40多位普通市民、读者与组织方一起走进位于宝安区松岗的东方村——文氏后人在深圳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在这个平静的村落里,依然可以感受到村民的纯朴、热情和忠义精神,在这里《正气歌》传唱不衰,文天祥的家国情怀传承至今。
本次活动,参与者们拜访了两位文氏后人,分别是时任东方村书记的文康宁先生和非遗木器农具制作技艺唯一代表传承人文业成先生。
文康宁先生带领大家参观了文氏大宗祠。据介绍,南宋时期,文天祥的弟弟文天瑞与儿子文应麟公,随文天祥的抗元兵马来到广东,并在惠州留守为官;天祥兵败之后,流亡到宝安,隐居于宝安松岗一带,在“鹤仔园”开基。文应麟父子在战乱失败之后也来到这里,从此扎根松岗。七百多年后,文氏后代开枝散叶,七房子孙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香港等地。
五百年前,先人建立文氏大宗祠用于纪念和歌颂先祖文天祥的忠肝义胆,如今成为深圳先民开发深圳的历史见证。大宗祠也是文康宁先生幼时求学、成长的地方,它曾经历过墙面台柱严重风化的危机,2003年在市、区政府、松岗街道办以及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在文氏“七房”后人筹集资金修缮之后,才再度焕发生机;修缮后的宗祠内设立了文天祥纪念馆。
正如参与者所见,而今文氏大宗祠内屹立着气宇轩昂的文天祥雕像,香火不断;两侧长廓设有展览,主要介绍文天祥生平的主要事迹,宗祠前、中堂两侧陈列展出70多幅文氏近代历史名人所写书画。中堂正中立文氏七房先祖神翕,供后人拜祭先祖。深圳文氏家族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将文天祥忠国、爱家的情怀代代薪火相传。
参观完文氏大宗祠之后,活动队伍前往非遗农具展示厅,并拜访另一位文氏后人——文业成先生,了解深圳的传统木器农具制作的历史、技艺等。
文业成年轻时在松岗木器厂工作,一生钟爱木匠技艺,独具匠心,将农耕时代的记忆浓缩在每一件农具中,并珍藏在非遗农具展示厅——深圳市唯一的专业性农具博物馆。展厅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分门别类展览着各类农具,如木犁、牛押、马蹄抽、六齿耙等等。
在活动中还设立了有奖互动及交流环节,荐读书籍《文天祥》,向优胜者赠送该书,此外还提供该书籍的免费借阅、漂流。
本次活动中,还采用了同声传译,即两位文氏后人以粤语进行讲解,由时间行者书店工作人员即时翻译成普通话,以便大家能更清晰地理解这珍贵的、近距离的“口述历史”。
活动负责人罗拉表示,本次活动得到了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松岗街道办东方社区工作站和许多志愿者、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正着因为有了包括深圳阅读联合会等社会力量对文化阅读类活动的有力支持,才使得组织方能为市民、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公益文化活动。
“阅行深圳”系列活动的特点就是通过“阅读+旅行”的双重体验,以及普通话、英语、粤语3种语言的导览服务,在行走中阅读展示和传递深圳多元文化魅力和人文价值。
据悉,“阅行深圳”城市文化公益导览是由时间行者书店策划的公益项目,从深圳主题优秀书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习俗、事件等,与深圳文化地标等进行组合,策划了“丈量深圳”健康徒步之旅、“趣游鹏城”都市自然生态之旅、“书香满城”小书店探访之旅、“探古寻迹”郊村游学之旅、“时光印记”深圳地标参访之旅、“深活时代”城市体验之旅,形成了6大主题的导览、20多条线路;每次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嘉宾,为来深旅游者、深圳当地居民,免费提供导览服务,形成将阅读与旅行合二为一的深圳特色阅读品牌系列活动,并荣获了深圳市阅读联合会颁发的“2020年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优秀项目奖”。
(原标题《阅行深圳寻根松岗 拜访文天祥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