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京发布最新研究指出,在快速变化的中国保险市场中,保险理赔环节受到消费者的批评最多,保险公司想要保持市场份额,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提升理赔服务能力。
BCG对在过去12个月内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后指出,决定中国消费者是否会推荐某个保险品牌的主要因素在于,他们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程度以及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简明程度。保险理赔环节受到消费者的批评最多,半数以上批评过某个保险品牌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理赔过程太慢、不够透明、太花时间,并且认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赔付。中国的保险公司应该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的监管机构正在开放市场竞争,推动让消费者受益的各项变革。与此同时,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新兴消费技术,正在提升消费者的期待——他们希望和保险公司进行更简单、更透明的互动。”BCG资深合伙人邓俊豪认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决定权已经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保险公司如果想要保持或改进市场地位,就需要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关注消费者体验。他们还需要探寻增强品牌信任度和简化服务的方法。”
调查显示,中老年中国消费者对保险品牌的推荐程度最低,尤其是当他们遭遇了较差的服务体验之后。举例来说,在46岁至55岁的中国消费者当中,在本调查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超过五分之三的人在遭遇不好服务之后对保险公司有负面评价。没有其他因素能够让他们如此强烈地表达不满。
另外一个不太愿意为保险品牌作出积极评价的人群是大城市的居民。对于寿险和车险来说,和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相比,一线城市居民给出的品牌倡导得分相对较低。已婚有年幼子女的中国消费者最倾向于称赞保险品牌。这一群体拥有的保险产品数量很大,可能比其他群体更加积极地相信保险带来的益处。
调查还发现,相比寿险,车险的品牌倡导得分相对较高。在包括购买、售后服务和理赔等大多数互动环节中,车险在中国消费者中的满意度得分都高于寿险。同时,消费者对不同种类保险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中国,消费者对车险的满意度会随着客户年限的增长而提高。这可能是由于买车的第一年,消费者对车险品牌的选择度有限,而在之后的几年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车险品牌。而寿险的情况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满意度会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客户年限的增长,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互动减少。对于两种保险公司来说,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将会增加满意度得分。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