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星星童诗社的孩子们参加“光脚丫草地诗会”。学校供图
近日,30多位小朋友在学校操场草坪上脱下鞋袜,促膝而坐,让周边的人以为误入了哪个野餐的场景。实际上,走近孩子们的身边,可以看见,同学们各自带了自选诗集,一起在草地上读诗、写诗。这是深圳实验学校星星童诗社利用社团活动时间,举办的“光脚丫草地诗会”。星星童诗社是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在每天课后开设的五十多个社团之一,该社团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优秀诗作,大胆遣词造句创作,大力推进发表佳作,甚至出版个人诗集,把诗歌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心里,激发同学们自己创作诗歌的热情,用诗情拥抱真实而具体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在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草坪上,不少人看到这样的一幕——许多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朗诵大师名作、自创诗作、即兴写诗,或喃喃低吟、饱含深情,或嘹亮放歌、慷慨激昂,既展示了学子们对诗歌的热爱,也感动、激发了学校操场上的学生、老师,让正在围墙外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动容。
穿上整齐的校服,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准备好干净的脚丫子和一颗激动而安静的心,“光脚丫草地诗会”欢迎每一位热爱诗歌的小朋友的加入。现场,四年级(4)班的学生苗修城创作了一首《光脚丫之歌》,诗里说:“像清晨的花苞,像追寻清凉的雨露,我们这群小脚丫,来到草地,追寻诗和远方。”
一位在围墙外的应邀参加诗歌朗诵的家长表示,自己也是诗歌爱好者,看到一群孩子光着脚丫围坐在一起读诗写诗,好奇的同时觉得这种模式特别有趣,欣然接受了孩子们的邀请,一起加入其中。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星星童诗社负责人、该校教师周其星告诉深晚记者,自己早就对学校的新草坪“虎视眈眈”,在这里举办一场诗会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孩子们在草地上脱掉鞋袜,光脚踩在草坪上,“希望他们减掉束缚,回归自然。直接而真实的体悟,才能激发丰富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谈及童诗社成立的初衷,周其星说,社团让孩子们读诗写诗,目的并非培养诗人,而是希望通过诗歌让孩子们找到与世界与生活与自己相处的最佳状态,拥有一颗真诚而良善的内心。他认为,童心即诗心,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诗情与才华。“我看过许多儿童创作的诗歌,虽然大部分文字还很稚嫩,但其中蕴含的纯真和灵动反而是成人难以企及的,如天籁一般直指人心。我们学校的童诗社课程,就是唤醒儿童心中的这种力量。”
模仿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不久前,星星童诗社11岁的小成员邓尔雅刚刚出版了自己的诗集《风坐在海面上:尔雅的诗》。诗集首发式当天,星星童诗社的很多小朋友都来到现场支持自己的小伙伴,对台上的她投去艳羡的目光。
如何进行儿童诗教学?对此,周其星借用了诗人阿多尼斯的一句诗:“据说,仿效是容易的,噢,但愿我能仿效大海!”他表示,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孩子可以通过寻找、模仿优秀的诗作,找到对诗的“语感”。他认为,模仿是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儿童诗教学的“秘籍”。从笨拙到娴熟,坚持写作的人总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以邓尔雅为例,周其星告诉深晚记者,尔雅的创作从三年级就已经开始,她的家庭环境鼓励、支持孩子创作。四年级时,邓尔雅参加学校的写作社团,当时,文学社号召孩子们每天“打卡”创作。虽然老师的号召是这样,但最终能够坚持天天写、不糊弄、高产出的孩子不多,邓尔雅是其中一个。“你能从这种坚持中感受到,她是真的热爱、真的坚持。”
除了模仿、坚持,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周其星认为沟通也很重要。在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孩子们常常在写诗的过程中和老师们进行交流探讨。语文课上,教师会告诉同学们:“创作就像种树,要对它修修剪剪,才会形状美观。”在和老师的沟通中,孩子们不断锤炼语言,让作品更加凝练。值得注意的是,星星童诗社的老师们也建议家长:“要更多地支持、鼓励孩子的创作,不要擅自强行对孩子的作品继续修改。进行指导时,应该在有充分交流的前提下给他们建议,让孩子们完成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