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堵“高墙”隔断的是误入歧途的过往,一座“心桥”通向的是改过自新的远方。他们坚守在“高墙”之下,甘担监所被监管人员蜕变的守护者;他们搭起“心桥”,让被监管人员在冰冷的铁窗内感受人性关怀……日前,《双区卫士》栏目组走近深圳公安监所管理民警,采写监所管理民警的故事。敬请关注。
10月9批,9月12批,8月10批……这是南山区看守所民警何郁连续几个月押解工作量,半年押解53批次。押解,是指将已决罪犯投送监狱服刑的过程。两点一线的押解看似简单,主要负责南山区看守所押解工作的何郁要承担的压力一点都不小。
“法院判决后会下发执行通知书,我们再根据执行通知书和监狱指定的时间确定往监狱送哪些人。”何郁说,在等待执行通知书的同时,他们还要认真核对罪犯的法律文书、病例档案,做到起诉书、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各项档案齐全完备。
档案准备齐全后,接下来是对罪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路线、检查车辆……押解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均要预判和落实。何郁说,最辛苦的地方还是途中的奔波和压力。今年7月,有一批罪犯需押解至广州花都监狱,人数达90人。押解当天,何郁凌晨4点多就起床了,然后到看守所准备核对、检查等前期工作,验证罪犯身份后送上押解车辆。
在押解车上,何郁不仅要忍受长途奔波,还要密切关注罪犯的一举一动,确保他们安全送达。“押送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何郁说,抵达监狱的时间一般接近中午,当监狱办理入监手续、对罪犯进行体检时,何郁和同事们则在监狱外打包盒饭解决午餐问题,然后打个盹,但没有拿到监狱回执的何郁常常无法放松紧绷着的神经。
“顺利地把人送到了,监狱收了,拿到回执了,回来的时候比较放松。”何郁表示,押解一次往往需要出差两天,一个月押解12次就意味着该月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路上了。
何郁今年57岁,主管押解工作虽只有半年,但曾从军20年的他一直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押解必须百密而无一疏。 “部队培养我这么多年,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要有军人的样子。”他说。
(原标题《双区卫士丨何郁:传承军人作风,严密押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