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堵“高墙”隔断的是误入歧途的过往,一座“心桥”通向的是改过自新的远方。他们坚守在“高墙”之下,甘担监所被监管人员蜕变的守护者;他们搭起“心桥”,让被监管人员在冰冷的铁窗内感受人性关怀……日前,《双区卫士》栏目组走近深圳公安监所管理民警,采写监所管理民警的故事。敬请关注。
今年9月,福田区拘留所管教组组长罗志勇拨通了远在天津的王某电话。罗志勇从简短的对话中了解到,王某和阔别十余年的父亲一家相处和睦,还找了份工作,日子越过越好。罗志勇说,王某和今年1月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罗志勇曾是一名刑警,每天和犯罪嫌疑人、违法行为人斗智斗勇。调入福田区拘留所后,和这些因违法而被监管的人员敞心谈话成了罗志勇的主要工作。很多时候,为解开被监管人员的心结,罗志勇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开导他们,给他们带来一缕暖阳。
每天谈心谈话解开厌世男子心结
今年1月,福田区拘留所收拘了一名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人王某。收拘当日,劝阻王某的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危机公关团队民警刘宁给罗志勇打电话说,王某消极厌世,需要特别留意。当天晚上,罗志勇就将王某从拘室带到了管教室,没有和他聊案件,而是一起喝茶、拉家常。
起初,王某情绪低落,不愿说话,后来慢慢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罗志勇,他小时候父母离异,后来跟着母亲生活,十几年没见父亲。七八年前,母亲撒手人寰。王某觉得生活没了希望,便把母亲留下的房产卖了后穷游。今年1月,王某来到深圳,身上只剩两张1元纸币。把行李丢掉、身份证剪掉后,王某来到皇庭广场试图轻生,所幸被民警及时劝下。
罗志勇没有急着开导王某,而是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罗志勇说,他的生活也并非事事如意,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坎坷。王某听着眼前这位管教一个个战胜挫折的故事,慢慢打消了轻生念头。到了王某出所的日子,罗志勇和刘宁都想到了王某出所后的生活问题:他身无分文,还没有身份证、手机。“疫情期间,王某没有健康码、行程卡,出去后肯定寸步难行。”罗志勇说,王某走投无路之下,恐怕还会产生轻生念头。
高墙之外费尽周折圆寻亲愿望
“出所时,你帮我给他1000块钱,给他买个手机跟我们保持联系。”刘宁对罗志勇说。罗志勇还请刘宁联系街道办,帮王某找份工作。王某出所后,罗志勇带着他直奔手机营业厅,可营业厅最便宜的手机都要1600元。“即使够买手机,王某后面也没钱生活。”罗志勇说,他当场自掏腰包给王某买了一部手机,刘宁资助的1000元则留作王某过渡期的生活费。
买了手机后,没身份证的王某还办不了手机卡。于是,罗志勇又带着王某到福田派出所开具身份证明。在福田派出所办证时,一直不愿提及父亲的王某却说起了他和父亲的状况,并表示想回老家和父亲团聚。
这时,罗志勇又和相关警力展开了一场“团圆行动”。
根据王某提供的信息,罗志勇调查发现和王某父亲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然而,王某和父亲十几年没见面,一张照片都认不出。幸而通过王某提供的其他亲友的信息,查找范围被缩小,罗志勇最终找到了王某的父亲。王某的父亲一直住在天津。
“啊?是吗?找到了吗?好好好好……你回头让他给我通个电话。”王某父亲说。这时,罗志勇却迟疑了,他说:“我不确定王某心理状态怎么样,我怕这个十几年没见的父亲刺激到王某,所以才多次通电话确定有没有问题。”在后来的通话中,罗志勇拨出的电话,王某父亲要么不接,要么接了不说话,任由罗志勇苦口婆心地在电话那头忙活。
后来罗志勇才得知,王某父亲在前妻离世后,也曾登报、托人找过王某,但一直杳无音信,还因此上当受骗。罗志勇把王某的照片发过去后,王某的父亲认不出这是自己儿子。这让王某父亲更加确信,和他通话的人是骗子。
无奈的罗志勇只能寻求天津警方帮助。天津警方核实罗志勇身份后,再找到王某的父亲。这时,王某的父亲才相信罗志勇是警察,并表示会注意沟通方式,不会刺激儿子。
和被拘留人员成了朋友
“赶紧回来!”通过千里连线,这名六旬父亲表示愿意接受儿子回到他现在的家庭。因王某父亲行动不便,福田派出所又帮王某添置冬装,买好火车票,送他上了火车。罗志勇把车票信息发给王某父亲,让他在天津火车站接儿子回家。一切交代妥当后,罗志勇才离开福田派出所,这时已是下午5点。事后,罗志勇数了一下,为完成王某的心愿,一天里他单是给其父亲就打了30多个电话。
今年春节前夕,罗志勇收到了王某父亲的短信:“罗警官好,他一切都好,刚申请了身份证补了电话卡,一会让他和你通信。谢谢了!”
2月1日,王某添加罗志勇的微信,并发来消息:“勇哥,您好,先给您拜个早年,你那手机多少钱?还有宁姐的钱,我过年后找到工作发了工资就还给您和宁姐,你们的心意我明白,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谢谢你们帮我找到我爸爸,以后有了依靠,互相支持,我也不会做傻事了。”
“钱不用还了,下次去天津时,我们再聊。”罗志勇表示,他这样说是想消除王某内心的亏欠感,让王某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新生。
(原标题《双区卫士丨罗志勇:暖阳进高墙,温暖浪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