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龙岗区吉华街道获悉,今年3月以来,该街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街道推出“吉立办”——吉华立即为你办,系列我为群众办事服务举措,在政务服务方面精简办事流程,让群众“方便办”;在民事纠纷领域创新社区众议庭,与群众“商量办”;对妇女需求“温馨办”、对快递小哥“关爱办”……打造出多个“吉立办”系列办事服务品牌,一个个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简化流程让群众少跑路
“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报销了,身边的朋友都说以前要去街道才能办理”,10月18日,在吉华街道翠湖社区报销完居民生育医疗费用的张女士说。她通过咨询了解到,为了方便居民办理业务,吉华街道的“就近办”服务已有序铺开,医保报销等业务全面下沉社区,不用跑远路了。
“除了医保以外,其实我们也想把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权限下沉到社区。”吉华街道政务大厅业务主管唐翠丽介绍,为了尽量让居民少“跑腿”,尤其是“金三银四”的人才招聘高峰期等房屋租赁办理人数较多的时候,街道还会安排专人下沉社区,协助办理业务。
吉华街道让群众少跑路的案例远不止于此。10月20日,来街道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王先生也发现了不同。“以前办理业务,干啥都要原件,没想到这次让我扫码办理,信息就自动关联了。身份证不用拿,连营业执照都可以不用带了,真的没有想到。”得益于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吉华居民的业务办理也越来越便利。
同日,来街道咨询公租房保障房问题的胡先生也有惊喜。街道政务大厅服务人员给他来了一个线上办公——“视频办”,通过远程视频终端设备,直接连线咨询龙岗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对一答疑解惑,省时省力,关键是准确权威。据了解,“视频办”能连线龙岗区政务大厅和其他街道视频办专窗口,协助申请人进行业务咨询,不让居民白跑一趟。
根据“智慧龙岗建设情况”的要求,吉华街道简化办理流程,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截至9月23日,吉华街道今年共办理“就近办”业务407宗、咨询1691宗。“免证办”业务3520次,“视频办”业务23次。
为实现 “24小时不打烊”和“一公里服务圈”政务服务的总体目标,吉华街道在水径辖区海心汇福园华润万家门口左侧方空地设置的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也即将投入使用。“我们还在同时展开群众满意度调查,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争取做到更优更好。”唐翠丽说。
用绣花功夫做足政务服务
为给办事群众提供便利、高效、温馨的服务体验,吉华街道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做活自选动作,在大厅各项功能区域规划中纳入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把精细化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都说深圳是年轻的城市,但是老年人的业务需求也不少,尤其是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个体差异又比较大。”唐翠丽介绍,街道政务大厅开设了“老年人专窗”,并配备了不同度数的老花镜,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
据了解,9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全面保障老年人、残疾人、伤病患者及其他有需要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在此之前,吉华街道就完成了部分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大院内显眼的位置为行动不便的人士,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做到专位专用,并建设好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助力车可直达大厅,让有需要的人群正常出行。
大厅内更是提供“咨询台+志愿岗+无障碍专窗”一体式服务。还为视听障碍人群配备了手写板等信息交流设备,方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快速反应,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一站式的暖心服务。
针对带娃办事的群众,政务大厅设置了“儿童阅读区”,为儿童提供趣味阅读、快乐玩耍的等候区域,让亲子前来办事的群众可以“专心办”“安心办”。
为展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吉华街道建设的市级“母婴室”也格外亮眼,哺乳沙发、脚凳、婴儿尿布台、座式婴儿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并免费提供尿不湿、干湿纸巾等便民物品,为携带婴幼儿办事的哺乳期母亲提供独立、私密、舒适的环境。此外,还有“第三卫生间”(无障碍服务卫生间),为有需要的人群及跨性别者家庭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以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的职业特征和需求为向导,设立了“入学指引”“就业创业”“民生保障”“社会保障”“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等五个主题52项的政务服务窗口,开展快捷、高效、全面的定制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
下一步,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将继续深耕服务细节,在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上不断下功夫,为深圳无障碍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努力打造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政务服务供给,真正做到服务到群众心里去,让群众心里更温暖。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