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社科普及周首次举行,启动文献展与科普TALK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文/图
2021-10-31 13:37
摘要

“2021福田社科普及周”启动仪式在福田区图书馆举行。

10月29日晚,“2021福田社科普及周”启动仪式在福田区图书馆举行,随后,“2021福田社科普及周”两项重点活动——“文献中的城市蝶变:2021福田区社科科普文献推介展”与“蝶变•未来:2021福田社科普及周TALK”同时在福田区图书馆举行。

在活动中,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建在致辞中强调了社科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表示,他表示,福田社科普及周是深圳首次在区级层面举办社科普及周,此举也填补了区级社科普及活动的空白。福田区文联主席简定雄高度肯定了“福田社科普及周”和“社科科普文献推介展”的重大社科意义,海天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胡钟坚女士介绍了社科科普文献推介展展出的书籍,深圳市福田区前瞻社会科学研究院理事长韩湛宁对“福田社科普及周”和“社科科普文献推介展”等系列活动的筹办情况做了讲解。

据了解,“文献中的城市蝶变:2021福田区社科科普文献推介展”以海天出版社出版图书资源和福田区图书馆文献馆藏为依托,采用文献展+图文展+多媒体的形式,优选展示一批具有前瞻视野、学术价值的优秀科普类书籍、图片及视频,让科普知识能以深入浅出、丰富多彩的手段传递给读者,切实提升民众社科素质。展览时间为2021年10月29日-11月15日,展览地点为福田区图书馆一楼大堂,共展出图书172种。

在“蝶变•未来:2021福田社科普及周TALK”演讲中,五位社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先锋人物进行了自己的演讲。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通过《重新发现深圳》,展示了一个与大众认知不一样的深圳。他认为,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植物学家吴健梅通过《种子的“诺亚方舟”》介绍各国为保存种子基因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展示种子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工农业的重大意义。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的《从藏家到馆长:收藏与学术之旅》讲述了阎焰的文化收藏和学术成长之旅。 文物修复师张笑艳的《一意孤行:我的文物修复之路》讲述了一个“我在东莞修文物”的故事。吴忠平先生的TALK秀《我镜头里的深圳文化肖像》,用镜头为观众展示了几十幅深圳文化肖像,这些文化人物都是深圳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各位嘉宾的演讲虽然主题不同,关注的领域不同,但都透视出深深的人文关怀,在场的嘉宾与听众都被深深吸引并深为感动。主持人、深圳商报首席编辑刘悠扬表示,这场“福田社科普及周TALK”是用一档社科脱口秀来致敬所有留下了巨大精神财富却罕被看见的名字,同时也为市民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据悉,本届福田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还包括社科阅读分享会、公益海报展、主题学术研讨会,以及人文社科系列讲坛等多项公益推广及学术研讨活动,为市民进一步丰富社科科普知识广度及深度提供学习机会,欢迎各位市民关注和参与。

(原题《福田社科普及周首次举行,启动文献展与科普TALK》)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吴剑林审核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