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乙肝当回事,结果吐血了?30岁男子呕出“半身血”经历惊魂时刻

读特记者 罗丹 通讯员 蒋肸慧
2020-06-25 20:24
摘要

近日,中山七院急诊120接诊了一名30岁青年男子。

近日,中山七院急诊120接诊了一名30岁青年男子。在120的车上,该男子吐了两次血,一次有一瓶矿泉水那么多,且血压越来越低。医生将他紧急将送往抢救室抢救后。他的血压没有继续下降,但是过了5分钟,他又开始呕血,很快就将身体里一半的血都呕了出来。医生很快找到了让他吐血的元凶——他消化道上好些血管破了。将出血血管扎住后,男子转危为安。但为什么他的消化道血管会破裂呢?凶手竟然是被他忽视多年的乙肝。

在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医生找到了导致男子呕血的元凶——他的食管粘膜上有一个大的血栓头,这表明他这段血管破裂了。同时,医生还在他的食管上发现了很多曲张的血管,这些血管像串珠一样隆起在他的食管表面,隐约可以看见下面红色的血流。如果不对这些曲张的血管进行处理,将来它们也会破裂出血。找到出血的原因以后,内镜医生熟练地将曲张的血管进行了多处套扎。

男子生命体征平稳以后,接着在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二科进行后续的相关治疗。虽然出血的血管找到了,但是他为什么会出现食管的血管曲张呢?待男子状态恢复后,他向医生说明了自己之前的情况。医生判断,他的血管曲张是乙肝并发症。原来该男子在十几岁的时候体检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吃过几天中药以后,因为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一直没有再规律地就诊过。在来到急诊之前,他已经在家中吐了2次少量的血,但自己没有在意。还是网格人员发现以后,拨打了120,救护车将他送到了中山七院。有了这次在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住院的经历,他才知道原来乙肝病变进展到肝硬化会有生命危险。

相关链接:乙肝会有哪些并发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二科教授、 主任医师张全亮介绍,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我国经过20多年来的乙肝疫苗广泛接种、乙肝病毒感染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策略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措施,我国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大大下降。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至6%,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为2000万-3000万例。全国每年约有12万患者死于HBV慢性感染所致的肝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有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主要有:肝硬化、肝癌、肝昏迷(肝性脑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

慢乙肝是需要正规接受抗乙肝病毒长期治疗的,但是部分病人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也可能临床治愈。医生提醒,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特殊情况下,应先进行明确诊断,再考虑接受治疗,必要时需要住院诊疗。一定不能随意自行停药、换药或减量服药,同时一定要至少半年检查一次。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罗丹 通讯员 蒋肸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