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新湖街道下好“微改造、微创新、微治理”三手棋缓解医院周边停车难问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力源 李洁玲 文/图
2021-10-25 15:42
收录于专题:走进社区看光明
摘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是中大医科品牌在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和发展,以专业权威性吸引众多患者前来求医问诊。但从医院门口到问诊,看似短短的100米,却因停车这个细节给患者就医带来不小的困扰。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医院周边停车更是难上加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是中大医科品牌在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和发展,以专业权威性吸引众多患者前来求医问诊。但从医院门口到问诊,看似短短的100米,却因停车这个细节给患者就医带来不小的困扰。新湖街道交安办就此持续不断治理周边停车环境,经过系列优化,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微改造 合理置换资源让车停得更便捷

起初,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因非机动车停车配建设施不足,导致医院外围非机动车停车秩序较为混乱,占用人行道、绿化等情况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行人通行,有时还会出现矛盾纠纷。为了缓解中七停车难问题,新湖街道交安办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北门碧龙路部分临时机动车停车位改设为非机动车专用停车场,可供550辆非机动车停放,方便骑乘电动自行车的患者就医,并安装了电动自行车便民充电桩,解决充电问题,将便民进行到底。同时,在医院路口优化了引导、停放标识,引导市民将非机动车停放至专用停车场,让“方便”促改“随便”,改善乱停现象。

微创新 优化停车管理释放停车资源

医院一直是停车矛盾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医院内停车泊位有限,院内几乎没有停车条件,供需失衡导致大量机动车堵塞在医院入口,对于很多就诊患者来说,医院看病停车意味着一场“抢车位”大战,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停车困难易延误患者救治,从而产生医患纠纷。此外,患者及家属在寻找车位时,易因停车位紧张难寻找车位产生急躁情绪,间接影响医患关系。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新湖街道交安办通过积极摸排医院周边停车资源利用情况,发现在医院就医高峰期期间,旁边的光明小镇景点停车场大量空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停车资源浪费。无独有偶,离医院仅百米之隔的海鑫光工业园也有大量闲置用地未有效利用,与中山七院的“一位难求”形成鲜明对比。对此,新湖街道交安办牵头,积极推进摸索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模式,一是与华侨城光明小镇欢乐田园管理方进行协调,将光明欢乐田园P2、P3停车场向中山七院就诊患者开放,提供约200个停车位解决就诊患者停车需求;二是协调推动海鑫光工业园挖掘约6800平方闲置用地建设停车场,该停车场已于10月17日开放,可提供约200个停车位解决就诊患者停车需求;三是协调由华侨城提供,联合海鑫光工业园与中山七院推出线上停车预约服务,就诊患者可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微信公众号,在“预约服务”中进行停车预约,登录后可看到周边参与共享停车的相应停车场地址、可预约车位数及费率,同时,通过线上预约华侨城光明欢乐田园P2、P3停车场,工作日时间还能享受5折停车优惠,通过智慧化方式为就诊患者提供停车便利。

微治理 劝导整治双管齐下净化通行环境

各类代步工具快速发展,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监督管理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日均机动车流量约1500辆、非机动车流量约800余辆,部分交通参与者还未养成文明出行习惯,通行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新湖街道交安办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周边常态化开展通行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在中七院马路安排人员执勤值守。

截至目前,新湖街道交安办已累计引导非机动车停放约16000辆次,劝离医院周边违规停放的机动车1300余辆,清理乱停放非机动车729辆次,清理盯人拉客电动车900余辆,协调光明交警中队查处医院周边违停车辆358宗。此外,还在中七院附件安装4套太阳能喇叭,不间断播报交通法规,并提醒来往市民文明停车,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

新湖街道交安办负责人表示,此次通行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以劝导为主、整治为辅,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参与文明交通实践,共同创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力源 李洁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