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的粉丝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10-22 08:29

典籍热、汉服热、文博热、文创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开启“破圈之旅”,正以时尚文化的形式走进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国风作为追求表达自我情怀和时尚态度的新形式。

据统计,截至2020年,B站的国风爱好者人数达8347万人,比2018年翻了一番。其中83%年纪在24岁以下。近年来,民乐、舞蹈、华服等内容的国风兴趣圈层覆盖人群在B站增长了20倍。

90后的大学生彭菲是个古琴爱好者,平时利用时间自学古琴。在她看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古琴吸引她的地方不仅在于它的悦己的清音,更在于通过古琴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共鸣。

“我周围有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有的喜欢汉服,有的喜欢茶道和香道,有的喜欢戏曲和国乐、绘画。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演绎着传统文化”,00后的大学生曾萌萌告诉记者,“传统距离年轻人并不遥远。”

年轻人越了解、尊重传统文化,就可以越开放自信地去表达传统文化。90后的深圳白领陈飞自上高中起开始喜欢越剧,这份热情一直持续至现在。她认为,越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能看到一些精彩的越剧非常开心。“这些越剧带着时代的精神趣味、审美风尚和文化的温度,走向年轻人,也使得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解读。”

文化传承要让年轻人唱主角。在学校当老师的80后孟永祥是深圳民间越剧团深百花的一员,他的角色多是文小生,在男演员本就不多的剧团里成为“团宠”。谈到加入剧团的初心,他这样说:“越剧的魅力把大家吸引到了一起,越剧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出圈”,绝不是为了一时之“红”。传统文化以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改造,以年轻人的创新思维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形成更加优质的文化内容,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如同深百花一直在坚持做诗化越剧,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做一些改编。文化的传播形式可以改变,但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始终不变。

在业内人士张先生看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对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的粉丝,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自信、开放、包容。

传统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传统深入现代生活,推陈出新,方能进一步在年轻人身上焕发新的璀璨光芒。

(原题《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的粉丝》)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