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罗湖卫生健康系统有近5000名工作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1400名社康一线工作人员投入战斗……”6月24日上午,深圳市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孔舒在罗湖“双周发布”卫健专场,带来主题为“罗湖医改下的疫情防控”的发布,现场介绍了“罗湖医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优势与成绩。
罗湖医改交出健康答卷,助力打造硬核疫情防控网
据介绍,2015年罗湖医改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改革目标,开启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如率先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推行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强大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创新教卫融合、医养融合和医卫结合。
经过近5年持续有效运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7%提高至41.59%,传染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等发病率显著降低,看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不但获得了社会、患者的认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获悉,在疫情期间,罗湖卫生健康系统近5000名工作人员坚守在罗湖抗疫一线,同时还支持着口岸边检、高速卡口、交通站点以及兄弟区;500余名家庭医生充实“三位一体”队伍,牢牢地守住了社区防控底线;罗湖医院集团的三家医院也在疫情早期就设立了发热门诊,对重点人员进行管控。
同时,罗湖设置了五大驿站,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如针对发热留观人员设置的“哨声驿站”;供一线医护人员休整的“天使驿站”;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安心驿站”;接待国内重点区域来深人员的“健康驿站”;服务留学生和归国人员的“归雁驿站”。“五大驿站”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共同打造了罗湖“温暖牌”防疫立体网,成为保障辖区居民健康的“暖心港湾”。
社区三位一体派上大用场 ,全面守护罗湖居民的健康
“如果说医务人员是防控的一线,那么社区三位一体工作人员就是冲在最前的‘排头兵’。”统计数据表明,至今罗湖区共纳管47501人,对出现确诊病例的18栋住宅楼单元实行14天的“硬隔离”,涉及1649户、4005人。自1月17日开始,罗湖区共有1400名社康一线工作人员投入战斗,其中,474人参加社区“三位一体”工作小组,与社区工作站、警务室联动,围绕“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居民健康监测管理”“企业复工技术指导”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四个关键环节,推进了社区联防联控,确保了社区居民健康。
孔舒认为,“重基层,强社康”是罗湖医改的重中之重,将基层的社康做大做强,让家庭医生来到每个辖区居民身边,是罗湖医改的最大成就之一。通过医改,辖区公办医疗机构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人员下沉,打通了医院和社康间的壁垒,实现了人财物的双向互通,使得社康医生“接得住,做得好,有支援,有指导”。
不仅如此,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罗湖区还率先推出的“1+5+3心理防疫”成为了亮点。1条热线:全市率先为疫情开通的24小时心理热线,为深圳市民甚至省外居民提供了心理咨询;5个走近:贴心用心、精准走近五类人群:医护人员、确诊患者 、隔离人员、精神障碍患者、辖区居民;3个特色工具包:音乐治疗支持、安心系列心理服务指引、罗湖心理关爱小程序,为公众做好“心理防疫”。孔舒表示,接下来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以行践言、慎终如始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罗湖医改将“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继续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20日,罗湖区中医院启动了“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与帮助下,中医院将用三年的时间“强身健体”,打造成为“三级甲等”中医院。
同时,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二期住院大楼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建设,建成后的罗湖区妇幼保健院的规模将增至700张床位,总用地面积达到112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16143平方米。这项建设工程同时也是按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高标准进行建设的,为以后医院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不但是深圳的重点检验实验室,还是一个大型的检验科医生培养基地,每年承担着包括广东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高校临床检验教学及实习生培养的任务,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检验技术人才,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医学检验中心。
孔舒表示,未来将继续擦亮罗湖医改这个品牌,向着“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的目标奋力前进。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