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邀请专家深入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会展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见习记者 陈行 文/图
2021-10-20 23:37
摘要

10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专家访谈会。

10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专家访谈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政府相关部门职能负责人共同分享第130届广交会的创新举措,并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会展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突出政策、科技、创新、人才等要素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专家访谈会现场。

科技数字化赋能,本届广交会获多方点赞

第130届广交会是后疫情时代中全球率先恢复的最大规模线下展会。65年来,广交会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和标志,已经从中国商品走出去的贸易平台,成长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对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向高端突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展产品从农副土特产品、制造业产品到高科技产品、自有品牌产品演变;参展企业从外贸企业、工贸企业到生产企业,再到高科技企业和高质量生产配套产业深化;展示形式从出口到进出口。”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在座谈会上总结广交会发生的变化。

刘松萍认为,广交会对会展业发展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品牌引领与用户需求。“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要为产业服务,为经济服务,要围绕着经济热点来规划和设计会展项目,此次广交会对于乡村振兴板块的关注正是基于这一点。另外,展会要站在观众和参展商的需求角度考虑,用科技实现更为定制化、精细化的用户需求。”

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广东经济投资促进会执行会长王照云表示,本届广交会让大家感受到了数字化的力量。“强大的数据库与展示平台,既让企业能够全方位直观展示生产环境、产品与技术,还能快速地获取采购商的信任,降低采购商考察的时间和成本,达成合作。”

来自香港的会展企业代表, 广东(香港)讯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楚彬说,广交会的成功举办,让他对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可以向广交会学习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积极探讨线上赋能线下方案,让展会线上线下同时开展。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东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李志坚经由参加广交会感受到会展业的四个趋势。“一是国际化,开放程度更高;二是专业化,从过去的综合展慢慢体现出行业特色;三是品牌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推出自主品牌;四是数字化,数字贸易、数字传播的形式推动贸易加快转型。”

与会专家为本届广交会点赞。

创新促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为大趋向

刘松萍进一步点赞本届广交会的创新点: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的融合;从产品交易(订单)到产品、信息、技术的展示;从单一展览到展览、会议(珠江论坛)、活动(商贸对接)并举。她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会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本次广交会的多元创新,就体现了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王照云也认为,目前科技与会展业的交融已成为趋势。线上展会的创建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帮助参展商与采购商实现“屏对屏”互动交流,提高了成交的效率和机会。“科技发展将实现1小时万人进云展厅,将推广对象从展会参观商扩展至全世界所有采购商,让参展企业可以全年365天无休地在网上进行全方位展示和推广。”他表示,要从专业观众的需求出发办展,如致力于为参展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获客方案,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帮助参展商实现精准对接。还有注重参展和观展体验,如为企业提供三维实景和实物克隆、图片、短视频、直播等各种展示方式,让参展企业能够全方位直观的展示出自己的企业生产环境、产品等真实状况。

注重政策体系化和协同化,人才培养需加强产教融合

会展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人才培育。广东省级会展融合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广外南国商学院会展系主任、教授李铁成表示,会展政策的制定要更加注重体系化、协同性。体系化就是政策要有覆盖面,协同性就是通过协同效应提升会展业的整体贡献度和影响力。同时,会展政策制定要更加突出先进性、示范性和特色化,更加注重政策实施的便利化和精准性,特别注重效果的评估。

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专业教师能力、企业进学校进课堂四点建议。“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是关注线下。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到来时,就需要把关注重点面向双线会展相互融合上,包括如学科专业、校内校外、企业、协会、学校的融合。在新的模式下,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估都要同步跟进。现在企业无论是从理念运营到管理技术,都全面求新求变,这对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是一大挑战。因此,要面向实际、面向行业、面向企业,也希望企业能够拥抱我们。产教融合一直是会展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州打造全球会展之都,南沙成新兴首选地

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拥有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多重战略叠加功能的广州南沙,正以会展平台功能为牵引。本届广交会上,广州南沙区以“南沙新贸·进无止境”为主题,首次以政府单位参展,邀请了广州港、骏德国际供应链等一批外贸企业展示企业服务和产品,还为数十家内外贸企业参展“带货”。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南沙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介绍,南沙区拥有众多商贸企业,需要通过消费类展会让优质产品的消费圈范围从区内、省内辐射到国内甚至是全球。

今年10月18日,南沙出台《南沙区关于支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措施》,专门设置了对举办进口商品展览或相关展会的支持。谢晓晖表示,在谋划参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上,南沙也将“打造’会展之都’新形象”作为工作重点列入实施方案,目前正按照国家、省市的工作部署,围绕四个“新”推进会展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成为会展“新兴”首选地、二是探索“新业态+会展”新模式、三是挖潜国际国内行业“新展会”、四是助力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进一步巩固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成果。

以打造全球会展之都为建设目标的广州,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继续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李志坚指出本次广州“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严格制定防疫措施、技术指引和应急预案,为更多大型国际会议的举办、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标准”。李铁成建议,尽快在广州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中,通过多渠道融资,建立相应的会展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本行业专业化会展的发展,实施“会展+产业”和“产业+会展”策略。广东进口食品协会会长綦宜龙表示,广州会展业应走在全国前列,可以以广交会作为案例,率先研究、实施疫情常态化下开展标准化的指导意见和流程,让办展机构和企业重拾信心。

(原标题《广州邀请专家深入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会展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见习记者 陈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