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障物价稳定?粮食储备如何?深圳发改委回应了这些热点问题

深圳商报
2020-06-23 15:03
摘要

6月23日,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郭跃华在参加“民心桥”访谈节目时表示,深圳市发改委正统筹推进疫情管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保民生、促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深圳如何助力企业应对疫情、保物价、稳投资,保障产业链安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月23日,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郭跃华在参加“民心桥”访谈节目时表示,深圳市发改委正统筹推进疫情管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保民生、促发展。

郭跃华表示,今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叠加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各行各业都感受到特别的压力。他同时指出,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后,最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呈现回升向好的势头。

在疫情爆发初期,深圳快速出击,精准应对疫情冲击,为鼓励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出台了“惠企16条”措施,通过减免、补贴、缓缴等各种方式,为企业直接减负超600亿元。郭跃华指出,随着疫情的变化,企业遇到的困难也呈动态变化。发改委针对这一情况,牵头与各个部门在16条基础上,陆续出台了稳定经济增长的新政策。

受疫情冲击,如何化解“菜篮子”“米袋子”压力,保障物价的稳定?郭跃华指出,深圳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市场监管、发改、商务、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联手从源头供给、市场流通、后厨监管等多个环节发力,在保障供应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做到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

深圳的粮食储备如何?郭跃华介绍,深圳在做好粮食战略储备方面,与国内粮食主供基地建立了联系,能够保障粮食稳定。国家、省给深圳市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是满足常住人口半年以上的消费需求。目前深圳全市粮食储备及企业库存合计可满足常住人口超过300天的消费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积累起了极具优势的全产业链基础,这也是深圳引以为傲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消费类电子、新能源、光电、仪器仪表等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了完整而高效的制造产业链。

深圳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若干新产业链,推动深圳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郭跃华指出,聚焦补链、强链、稳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思考,从科技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物流,到科技金融,建立全产业链“链长制”,由一位市领导挂帅一条产业链,将产业生态找出来,将上游的供货商、合作伙伴组织起来,提供全链条服务,改变现有产业扶持资金碎片化不足,打通产业政策的上下游,实施新一轮产业链拓展工程,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郭跃华透露,“链长制”方案已基本成熟,会尽快推出。

郭跃华特别提到,深圳在推进新基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特高压、高铁等新基建范畴都有涉及。目前,深圳已经在通信基础设施、组网和商业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牵头梳理了一批项目,其中深圳5G建设正在提速,今年8月底前总共建成4.5万个5G基站,实现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此外,在5G的应用场景上积极探索,鼓励企业打造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当天的访谈中,深圳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对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与民生关联度较大的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回应。据介绍,2020年是深圳地铁建设关键年,当前,深圳地铁加快推进地铁三期和地铁四期相关线路的建设,预计年内将有107公里地铁投入运营,届时全市地铁线网通车总里程将达到411公里。

按照规划,今年深圳计划新增病床8000张,新增三甲医院2家以上,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新华医院、中医院光明院区、大鹏医院、沙井综合医院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第三儿童医院、深汕人民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二期等。深圳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