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通“堵点”,消除“痛点”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20-06-20 16:02
摘要

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0)No.11》指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6月2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社会保障学科承办的新时代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0)No.11》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0)No.11》指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绿皮书指出,在养老服务方面,“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顺利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政策框架基本确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市场逐步放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顺利推进、服务质量明显好转、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有所消除、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等突出亮点。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仍然存在脱节等问题。

绿皮书认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绿皮书指出,在养老保险方面,“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关时期。“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财务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因经济增速下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就业结构变化等多重挑战的影响,我国应努力通过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全国统筹、推进制度参数式调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实现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主体共担、保障水平适度、效率改进和发展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