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冒名顶替入学 零容忍严查处

读特记者 李怡天 综合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澎湃新闻
2020-06-19 16:44
摘要

​对于此前山东女子举报被顶替上大学一事,@山东省教育厅 发布消息表示,冒名顶替入学 ,零容忍严查处。

对于此前山东女子举报被顶替上大学一事,@山东省教育厅 发布消息表示,冒名顶替入学 ,零容忍严查处。全文如下:

冒名顶替入学  零容忍严查处

近日,我厅接到一些群众反映,个别人员通过伪造身份信息、冒名顶替他人、买卖录取通知等手段获取高校入学资格、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我厅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对群众反映和媒体披露的线索进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调查,相关结果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公布。

对个别地方出现的类似问题,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顶风违纪,我厅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特别是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维护教育公平正义,我厅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开展了高等教育学历清查工作,针对清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撤销了相关人员的学历(学位)。

我厅将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继续推进诚信招生、公平招生、阳光招生,通过强化高中学籍管理、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严查考生身份信息、强化信息公开、开辟网上查询通道、严格入学资格复验等措施,完善全链条管理责任体系,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非法获取高校入学资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考生合法权益,坚决维护教育公平。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6月19日

【事件回顾】

山东女子举报被顶替上大学:15年前无奈默许交易 官方将查

因为近期的个税申报,牵涉出一起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往事。

今年4月,山东青岛一公司职工秦女士在根据公司要求申报个税时发现,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APP上,她的任职受雇信息里竟然有两家从未接触过的注册在北京的公司,同时尚未结婚的她系统里显示有个女儿。

事情的根源发生在2005年。秦女士作为菏泽市单县农村应届生,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分数539分,被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录取,但是她并没有去报到,而是选择了复读。而其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则通过中间人介绍,与菏泽市牡丹区的李某达成交易。

秦女士称,“在决定复读后,有人找到我,说愿意帮助我,要买我的录取通知书,不会影响我上学,还能得到第一年上大学的学费,我没多想就信了,因为家庭贫困,如果我复读一年后考上大学,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家里可能确实出不起。”

而李某的姐姐则告诉澎湃新闻,“这件事情是中间人主动联系的我们家,我爸爸与其对接的,具体手续是中间人来办的,我们只是付了钱。现在,我爸爸已经去世了,我妹妹的顶替户口也已经注销了,如果秦女士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办理什么,我们会积极配合。”

双方均承认,最终达成了这笔交易。并且,李某的父亲曾在秦女士读大学期间资助过她。秦女士也称,“当时,她们家人对我确实挺好,我大学期间都是通过勤工助学赚学费和生活费,曾想把钱还给他们,但是对方并没有接受。我当初也没想到会对我现在的生活工作造成这么多影响。”

近日,秦女士因为个税申报等方面的问题无法解决,向山东省教育厅进行了举报。6月18日,山东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秦女士的举报称,“我们将转给相关部门调查这件事。”

山东超200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官方回应

6月19日,据相关报道,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经统计,有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为2002年至2009年,公示期后学历作注销处理。据了解,清查结果已通知涉事学生,未收到异议反馈。学校不掌握被冒名顶替者的联系方式,没有与其取得联系。截至发稿,山东省教育厅未公布此次清查的整体情况。

另据相关报道,涉事14所高校中,不乏知名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有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此外,人数最多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有135人被公示并注销学历信息。

6月19日上午,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山东省教育厅目前已经关注到相关情况,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正在查询、汇总总体的清查数据和情况。另据该厅相关部门负责人称,“省里准备开发布会。如确定(发布会时间),及时通报。”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李怡天 综合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