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参加国际植物学大会的中外嘉宾们开启了深圳市内科学考察的行程。恰逢兰科中心科普馆正式对外开放的第二天,百余嘉宾来到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兰科中心”)参观考察,对中国的兰科植物保育工作予以盛赞。
兰科中心位于深圳梧桐山麓和深圳水库之滨,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和兰科植物研究平台,收集保存的国产和国外兰科植物以及种质资源样本27864份,其中原种就有2110种,品种有1266种。
珍贵的兜兰
在兰科中心的温室内,几百种兰花郁郁葱葱连成一片,吸引了嘉宾们的目光。讲解员现场讲解兰花的种类、特点、繁育等,其中珍惜的兜兰引得大家争相观察、拍照。兰科中心资源管理部副部长孔德敏介绍:“目前兰科中心保育的兜兰几乎都是科研人员在全国各地的野外甚至悬崖峭壁上采集回来养殖的。”走出温室,户外“兰谷”中也种植着金世石斛、鼓槌石斛、滇金石斛等各种兰科植物。其中中华火焰兰是兰科中心发表命名的三个新物种之一。
种类繁多的兰花吸引了嘉宾的目光,大家纷纷拍照观察。
随后,嘉宾们进入科普馆参观。据了解,兰科中心科普馆暨兰花自然历史博物馆已于7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分为长河拾馨、幽兰万象、揭秘兰谜三个部分,有视频演示兰科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图片展示兰科植物的不同种类、分布的区域、生态习性、传粉策略以及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等。“这两天我们每天接待好几拨参观者,以植物学科研者和工作者为主。”孔德敏说,“今后这里将成为兰花科普的重要教育基地,让普通市民也走进兰花的世界,了解兰花神奇奥妙的生命现象,了解科学家们为揭开兰花之谜所做的艰辛努力及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国我国对兰科植物保护的积极行动和取得的成果。”据介绍,兰科中心在应用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在保护生物学、传粉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学等研究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组织的博士后周双喜平时从事植物的逆境生理研究,他表示,中国的兰科植物的收集保育工作非常细致,令他感到惊讶。“可以看出政府投入很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很有责任、有意识地去做好植物保护和科研工作。”他还建议政府在有能力情况下,在植物保护和科研方面加大投入,保护和繁育更多濒危物种。
国际植物学大会组织专家代表考察参观深圳仙湖植物园的苏铁园,桫椤园,紫薇园等,在阴生园和木兰园专家们仔细观察并和讲解人员深入沟通。他们对仙湖植物园的建设和珍稀植物的保护赞不绝口。
其他三条考察线路同样吸引了诸多嘉宾前往,分别是:仙湖植物园线路、华大基因和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线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线路。
见习编辑 陈湛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