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尔丘克:用新讲述方式拉近世界距离
小叶
2021-10-16 09:39

《衣柜》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赵祯 崔晓静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 2020年8月版

2019年,随着两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共同颁布,2018年的获奖者,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开始走进大众的视线,她也是119年来获得此殊荣的第5位波兰作家。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些的话,不难发现,东欧文学从来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引进了不少优秀的东欧作家作品,其中,既有定居法国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也有捷克国民属性极为强烈的作家赫拉巴尔,更有波兰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长篇历史小说闻名的亨利克·显克维支。

托卡尔丘克的获奖,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波兰文学,甚至是东欧文学之上,而她也在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拉近世界的距离。在她的文本中,既承载着波兰的历史,又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她自诩在她的故事中“没有历史,只有人的生存。”

生于1962年的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具有“碎片化”的特质,她“将意象诠释成文字,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用寓言与想象,在童话和历史中营造一副全景式的画卷,正如诺贝尔授奖词所言——她以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将跨越边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叙事想象力。

《衣柜》是作家的早期作品,收录了三个短篇作品和三篇文学讲稿及访谈录。其中,《衣柜》是一部摒弃了背景交待,但是充满寓意的超短篇作品,讲述了一对夫妇搬入新家时买了一只旧衣柜,后来这个衣柜成为了夫妇二人的心灵避难所。显然,衣柜是一种意象,可以结合波兰的政治背景,又或者直接对话世界的不安全性来进一步的解读。而另一篇比较长的作品《房号》则充满了想象力和开放性,是关于一位身份未明的女性突然转变成一位酒店服务员,游走在各个房间中,并与曾经的房客产生了隐秘的关联,是对人类身份和存在感关联性的一种思索。最后一篇《神降》更加聚焦到神话和宗教的层面,以在计算机上建造并毁灭世界的工程师D和他虔诚的长发佛教信徒的妻子的相互对照,试图探讨存在与虚无的终极命题。可以明显地看出,托卡尔丘克在短篇小说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多声部的叙述方式,只是由长篇里将各个领域的风格相互杂糅转变成了在每个领域内追求各种信息的极致,而这一点,在后来的《怪诞故事集》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部包含了10部作品的短篇小说集里,托卡尔丘克采取了更加包罗万象的方式,在不同的文体中跳跃,寻求更广阔的叙事空间。比如开篇拥有童年梦魇的《旅客》是与《衣柜》遥相呼应的氛围感极强的寓言之作。后面的《绿孩子》又转向了带点童话色彩的发生在17世纪的历史向的故事。通过这些短篇故事不难看出,托卡尔丘克在文学创造上的诸多思考,她全力以赴寻找着讲述世界的全新方式,以文学创作,而不是其他的路径,因为“文学是为数不多的使我们关注世界具体情形的领域之一”,她也确实让自己的文字打破了世界的壁垒,在这个快消的时代,让我们还愿意继续沉浸在故事的愉悦和文学的思想中,更有意思的是,在托卡尔丘克波兰属性不那么明显的文本之下,恰恰是国土的厚重性给予了作家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微妙的平衡最终成就了以全新的方式讲述的托卡尔丘克。

原标题:《托卡尔丘克:用新讲述方式拉近世界距离》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