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杨焕明呼吁跨国合作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

读特记者 王若琳
2017-07-26 07:59
摘要

杨焕明介绍,人类与植物有诸多相似的基因和代谢渠道,人类就是通过植物发现遗传规律的,“现在我们还要通过植物来破译基因序列。”

植物美丽而富有生机,但你知道吗,植物还有着帮助人类发现基因的重要“功能”。7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主席和共同创办人杨焕明在国际植物学大会上作了一场主题为“绿色的生命,美丽的基因”的公众报告,他呼吁各国从事植物科学与组学育种工作的人员跨国合作,一起“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密码”。

通过植物发现“跳跃”的基因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赞颂植物。”杨焕明介绍道,人类每天依靠食取植物生存,人类和其他所有的动物呼吸的氧气是由植物制造而来,对于我们生存的世界,植物在维持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平衡方面都有极大贡献。“更好地了解植物,才能更好滴了解我们自己,了解生命科学,植物科学真正能让我们的生命世界变得美好,这就是为什么会聚在这里举办国际植物学大会,共同关注环境和植物。”

杨焕明说,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它们在景观、医学、科研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人类打开了解一切生命奥秘的大门。他在报告中介绍道,植物提供了发现基因遗传规则的工具,人类就是通过玉米和大麦发现了能够“跳跃”的基因。同时植物也被列为一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模式有机体,用来帮助学者们了解人类,并且提供了了解植物的新策略。

未来计划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组

“基因是像幽灵一样神秘的存在,但却决定了某个性状,决定了生命的连续性,也就是我们说的遗传。”杨焕明介绍,人类与植物有诸多相似的基因和代谢渠道,人类就是通过植物发现遗传规律的,“现在我们还要通过植物来破译基因序列。”

他提到,由美国率先启动、投入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被称为生命科学的“第二场革命”,最终目标是测定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序列,目前我国和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加入。今年2月,一个宏大的项目——“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EBP)启动,目标是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组。“生命的‘序列化’和‘数字化’让生命科学变得不同,让我们更好地读取我们的生命,而破译所有生命‘密码’是从事基因组学研究人员的梦想。”作为中国基因组学带头人之一,杨焕明在报告中呼吁要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希望从事植物科学与组学育种工作的人员进行合作。“华大基因希望在十年内通过国际合作来测序整个世界,目前我们还需花更多的时间来正确地了解基因。”他说。

合成生物学技术将生产“生物产品”变为可能

杨焕明在报告中提到了正在改变世界的七项技术:基因组编写、基因组编辑、表型分析、干细胞/iPS和动物克隆、生物库和生物条码、大数据与AI、人类未来的思考。其中,通过基因组编写和编辑,可以改变基因序列。

“比如把植物的不同色彩进行转移,让植物、动物发光等等,各种令人惊讶的场景都可能实现。”而基因组编写未来可应用于食物和药物、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感受器、“智能”(模拟)细胞、生物计算机和信息的“序列储存”等领域。“我们不断测序、找到基因、分析代谢途径和通道,就是要通过基因最终合成我们需要的生物产品。所有的生物产品都有其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未来都可以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现在我们还只是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说,病毒基因组的设计和人工合成,还可以实现病毒基因组的重新设计,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帮助。

“善待植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关注植物,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为进一步加强植物科学的研究,杨焕明再次呼吁植物科学的最广泛全球合作,呼吁新的更为协调的全球行动,“我们特别呼吁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贡献,基于他们拥有的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最美好的发展前景。”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