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首度造访深圳到2017年第五次开启他的深圳之旅,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彼得·瑞文对于深圳的见解不仅仅停留在他所研究的植物学领域,而是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无限机遇。

【视频译文】国际植物学大会每六年举行一次,汇聚全球科学智慧,拥有百年历史。第一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于190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今天国际植物学大会终于来到了深圳。在中国举行的原因是其近50年来在科学以及植物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其在不同领域所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圳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城市,政府与市民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康、宜居、愉悦的环境,为孩子们和所有市民提供足够多的绿色空间用于进行休闲和文化活动。政府各部门通力协作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这也是很多著名公司总部都落户深圳的原因,还有代表未来科学的领军企业华大基因以及代表生物多样性的仙湖植物园。我相信将有更多的公司总部落户深圳,深圳也将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多成就,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座更加快乐、繁荣,宜居的城市,这也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选择深圳作为主办地的重要原因。——彼得·瑞文

7月24日,在读特记者与瑞文的深度对话中,他多次提到“著名公司总部所在地”,在他看来,政府与市民共同致力于打造健康、宜居、愉悦的环境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衷,深圳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实现了平衡,并在代表未来产业的基因科技与新能源应用领域引领全球趋势,这是一座城市机遇之所在,也是众多知名公司总部选择深圳的原因。他期待深圳的前沿科技能拯救更多濒临灭绝的植物物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集聚更多“绿色智慧”。

城市化的典范是绿色宜居

谈及选择在深圳举行国际植物学大会,瑞文坦言,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深圳承办大型国际活动的实力,另一方面是深圳面向未来的城市特质。瑞文用了“活力、快速成长、创新中心”这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他心目中的深圳。
瑞文深情回忆起1980年第一次到深圳的情形,“37年前的深圳到处是建筑工地,一切都在建设当中,今天的深圳呈现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市容,更是一座代表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未来之城。”瑞文认为,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如今都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的典范是绿色宜居,市民可以享受到足够的生态空间,就像深圳的仙湖植物园不仅是公众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的目的地,更是一个让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载体。

善用基因科技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而生物多样性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植物学家,瑞文一直倡导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人口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系统的破坏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减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生物入侵、对药用植物的采收和对野生动物的捕猎等。”瑞文告诉记者,中国有100万种生物,目前被辨识的仅有12万……到本世纪末,将有超过一半的陆地植物物种在自然中灭绝,虽然已经命名了很多植物,但人类对其中的大多数知之甚少,对于未发现的物种,在灭绝之前发现并了解它们显得尤为迫切。基因科技是非常伟大的技术,让人类可以了解到很多物种机体的细节以及如何运行,我们必须善用基因技术去了解未知的世界,保护那些濒临消失的植物物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一座机遇之城的绿色守望

作为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瑞文对于大会在中国城市的举行感到非常欣慰,“近50年来,中国在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及其在细分领域协同创新所建立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举世瞩目,而深圳对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坚持以及政府与市民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康、宜居、愉悦的环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衷: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前沿基因科技的代表华大基因总部就在深圳,还有大量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及遍布在城市不同区域的绿色空间,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十分难得,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平衡,这是一座城市机遇之所在。”瑞文认为,今后将有更多的公司总部落户深圳,深圳也将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多成就,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座更加快乐、繁荣、宜居的城市。
【读特新闻+】
出生在上海的“地球英雄”
彼得·瑞文与记者合影
彼得·瑞文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学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者。他1936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获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等20多个国家的外籍院士;现任美国科学协会生命与地球科学部主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荣誉主任、华盛顿大学植物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植物进化和系统植物学。他倡导全球濒危动植物保护与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2001年,彼得·瑞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地球英雄”。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