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植物。那么,植物需要我们吗?7月24日晚上,会展中心5号馆里听众满座,来自大英自然博物馆植物部主任桑德拉·科纳普(Sandra KNAPP)以《人与植物——牢不可破的纽带》为题作公众报告,探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人类活动带来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记者了解到,桑德拉·科纳普博士为大英自然博物馆植物部主任,也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命名委员会主席,更是茄科植物分类学专家,她曾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做过大量的野外植物考察工作。她主要从事茄科中一个分化很大的大属,茄属的分类。她目前描述的新种超过75种,其中大多是热带美洲的茄属植物。
作为对茄科这个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被子植物大科有过多年研究经历的植物学家,桑德拉·科纳普博士通过她的研究经历与现场听众探讨基础植物科学研究如何能影响人类对于植物的利用。“人类对茄科植物的利用可以说展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是园艺例如矮牵牛,药品例如曼德拉草、烟草和天仙子等领域的重要一员,更是构成现代人类食用的蔬菜的主力军,马铃薯、番茄、茄子都是茄科大家族的成员。”她说。
“小时候,我们能够吃的食物很少。现在,我们个人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吃的食物越来越一样,这说明我们正在更多的依赖同一种东西,而这是十分危险的。”报告开始没多久,德拉·科纳普博士便以食物为例,向听众讲述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遭受到的破坏。随后,她用了两幅世界地图的图片进行对比,一幅图片是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破坏、物种灭绝的热图,不同地区遭受破坏程度越大颜色越深;另一幅世界地图则用明显的暗色与光点区分,光点越密集的地方代表着人类活动越为频繁。“我们将两幅图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明显的吻合之处,就是越频繁的人类活动,带来了越多的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植物需要人类掌控物种多样性
植物构成了地球绿色生态系统的支架,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意义重大。植物提供给人类食物以果腹,药物以治病,衣物以蔽体,房屋以居住,甚至提供给人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装点人类多姿的生活。显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植物。然而,桑德拉·科纳普博士用这样的对比,似乎让听众们看到,人类对植物、对生态环境除了破坏似乎并没有其他作用。“植物需要我们吗?”她问完后略为停顿,现场听众都陷入了沉思。
“人类驯化植物为我们所用,其实植物也驯化了人类,人类与植物的关系是深刻而复杂的,那么这在将来意味着什么呢?人类是不是只应该让植物回归到野生生境,并不再干扰?还是我们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栽培来严格掌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使得植物与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又或许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 桑德拉·科纳普博士接连说到。
她指出,“我们应该发展一种人类与植物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这种和谐不仅限于科学家与植物之间,为了人类的当下和子孙后代,整个人类都需要不断努力去维持。所以,我认为,植物需要我们,就像我们需要植物一样需要。”
桑德拉·科纳普博士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少不了公众参与
如何建立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桑德拉·科纳普博士认为,分享和公众参与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想去保护一样事物,必须先要去了解它。否则,尽管一个很美好、稀有的事物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知道它的价值,它就不可能被很好的保护、养育,甚至会造成破坏、灭绝。”她说,“要让人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需要分享。首先,科学界更多的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应该与本地居民进行分享;其次,不同人群之间也可以进行分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植物的保护者和养育者。”
同时,桑德拉·科纳普表示,应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当中。她举例,英国曾为研究气候对兰花生长所造成的影响号召公众对兰花进行观察并记录,然后上传到网站上。“这项活动得到大量公众的参与,得到了大量有效的数据,质量之高甚至可以比肩科学家的研究水平。”桑德拉·科纳普说,“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发展人类与植物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公众的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见习编辑 陈湛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