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7 日,记者探访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及其配套工程在建项目,3800 余名建设者正加紧施工。该项目计划于 2021 年年中交付使用,届时,深圳机场 T3 航站楼将通过旅客捷运系统与卫星厅连接。未来,还将通过捷运系统连接 T4 航站楼,成为大空港片区重要枢纽。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机场在用的 T3 航站楼设计年吞吐量 4500 万人次,随着深圳机场航空主业快速发展,2019 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过 5000 万人次,T3 航站楼达到了设计容量。为更好地服务深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圳机场加快推进新一期扩建工程,提升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更好地支撑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机场卫星厅。
深圳机场航站楼卫星厅项目总投资额约 109.4 亿元,包括卫星厅工程、配套工程、供油工程等三个部分。卫星厅总建筑面积约 23.5 万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指廊屋顶采用大跨度钢桁架 + 钢网架结构,预计将于 2021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卫星厅共设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首层到四层分别主要用于行李装卸、国内到达、国内出发和"两舱"候机,地下一层主要为捷运站台、行李分拣机房。在造型设计上,卫星厅将采用" X "构型设计,设有 53 个廊桥机位。
深圳机场卫星厅位于 T3 航站楼北侧,机场一跑道和二跑道中间。作为 T3 航站楼功能的延伸,每年可为 2200 万人次旅客提供候机和中转服务。根据设计规划,卫星厅建成后将主要提供国内旅客在此候机、到达及中转服务,而旅客的始发终到手续(包括值机、托运、安检、行李提取等)仍将在 T3 航站楼完成。
为有效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升旅客乘机出行体验,未来卫星厅将通过旅客捷运系统与 T3 航站楼相连接。捷运系统高峰期的行车间隔在 2-5 分钟,旅客从 T3 航站楼坐到卫星厅,大约只需要 3 分钟。
除了便捷高效的捷运系统,深圳机场在卫星厅流程设计时,以方便旅客为前提,通过对卫星厅建筑空间和路径的系统设计,可提供快速、便捷的中转服务,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中转保障能力。据悉,未来旅客可在此实现国内转国内 30 分钟内完成、国际转国际 45 分钟内完成、国际国内互转 60 分钟内完成的便捷中转体验。
▲深圳机场卫星厅项目效果图。
中建股份深圳机场卫星厅及其配套工程项目执行经理李宗阳表示,卫星厅工程地下正负零楼板全面浇筑完成,为后续钢结构施工提供了场地保障,东侧廊桥钢屋架完成近 70%,西侧廊桥主体结构如火如荼施工中,预计 9 月初可实现钢屋架合拢,2021 年中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