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真的疼死人!这个“无声杀手”竟跟血管有关

读特记者 余海蓉 文/图
2017-07-23 21:10
摘要

23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在深举行成立大会,全国的专家将把疾病从治疗向预防和康复的两端延伸。

伴随着老龄化,老年周围血管疾病率迅速上升,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疾病不容忽视。如何降低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致死率?23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在深举行成立大会,全国的专家将把疾病从治疗向预防和康复的两端延伸。

23日,首届全国老年周围血管疾病管理高峰论坛也同步举行。专家们将目光聚焦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的预防、管理、康复等领域。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中心主任赵纪春告诉记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血栓性疾病,被称为老年人周围血管疾病三大“杀手”。

其中,腹主动脉瘤并非少见。中国老年人口多,相当多老年人不明原因腹痛死亡。65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高达4-8%,在西方国家,腹主动脉瘤是排名第12位的死因,死亡率和艾滋病相当,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难以发现和及时就诊,因此,腹主动脉瘤常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颈动脉硬化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引起,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病人,2年卒中发生率高达 26%。

下肢动脉闭塞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上升,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有运动后出现的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肢体溃疡和坏死。

值得关注的是,患者一般病情严重时才就诊,时机晚,老年患者用药多,预防意识薄弱,未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而周围血管学科是临床中相对年轻的学科,近40年来才有迅速发展,在我国,作为独立外科发展的时间更短,全国从业医生数量才3000多人,与周围血管发病率远远不匹配。

成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普及和规范老年周围血管疾病诊疗和管理知识和技术,加大各级机构医护人员的诊疗和管理培训,推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诊疗和管理规范化、精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推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诊疗和管理人才技术交流,构建社区、养老机构、医院、媒体等多行业平台,共同为老年周围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心脏血管中心主任汪涛也指出,在深圳,官方资料显示,2015年老年人口已突破120万,深圳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过去医生忙于治疗,但是病人越治越多。今后将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治未病”上,将开展老年人周围血管筛查,开展基层的宣教,指导基层医生更好地发现和管理老年人的周围血管疾病,让老年人生活更健康更有质量。

见习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