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他要通过从湖南到深圳徒步1000公里的方式,为家乡孩童募捐建设一座公益图书馆,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可能吗???
董谦做到了!6月12日,他回到深圳,完成了50天共1000公里的徒步,也顺利实现了募捐100万元的任务。数字甚至超出100万元的目标——截至目前,仅现金就达120万元 ,此外还有1枚价值7万元左右的比特币 ,以及200股价值不菲的股票 ,以及2万元《读库》童书 ,以及国画大师的画作……
▲老友黄建华、姜海洋联袂专门为董谦、蒋耐阳画的漫画,天真可爱。
6月12日下午,共青团湖南省委驻深工委、深圳汨罗商会等联合为董谦的“千里毅行”举行了庆功仪式并现场募捐,汨罗市副市长姚书茂也专程到场致意,并表示会在汨罗最好的地段,建设这座“落蔸”公益图书馆。
源于偶然的“落蔸”
▲朋友们调侃,董谦种稻子、募捐建图书馆,是行为艺术。
▲雨中出发。
▲身材高大,留着胡子的董谦,一路上几度被当成外国人。
董谦是湖南人,也是老深圳,1994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深圳晚报工作,曾担任体育部主任多年。他多才多艺,是全国有名的体育记者,写出的报道一纸风行;他写过多部话剧,还曾公开上演,得到四方好评;谈起美食来也是滔滔不绝,甚至还开设了专栏。对家人朋友,对同学校友,他有情有义,总是倾尽全力帮助,因此深得大家的信赖。
2016年,董谦回到家乡湖南汨罗,和高中同学陈怀宇在枫树坪种起了原生态水稻,他把这些经历写在了自己的公众号“种稻记”上,后来还结集出版。
汨罗以屈原闻名,自古即为文化之乡,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家乡种稻期间,董谦偶然有一次去汨罗图书馆借书阅读,眼前破败不堪的情形让他大吃一惊,“可能赶不上深圳的一个社区图书馆。无论硬件软件,都让人失望,没有人去借书,也没有人在阅读。”他当即心生了为家乡建一座高标准公益图书馆的念头。
董谦不是有钱人,5年来只和太太去四川旅游过一回,买双运动鞋还得掂量半天;他也没有生意头脑,朋友们津津乐道的股票房子一概不关心。他大概盘算了一下,建个图书馆起码需要100万,没有钱怎么办?他灵光一闪,通过个人徒步行动,发动大家来筹款!
董谦的想法,引来了亲朋好友的嘲笑,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可他已有了执念,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落实——
公益图书馆取名“落蔸”,在汨罗土话里的引申意思是“做事落到实处”,湖南北部地区也有这个词的土话,大抵意思都相近,如同“尘埃落定、已成定局”,从名字看得出来,董谦一定要做成的决心。
他开始每天练习行走,走遍了深圳的每个角落,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脚力;
他逢人就打听有什么好的童书,以及最优惠的采购途径,还和著名的出版人老六搭上了线;
他当然知道路途的艰苦,设想买一辆儿童推车,打算把行礼放在推车上,一路推上1000公里……
董谦感动了一个人,他的高中同学蒋耐阳。蒋耐阳也是老深圳,在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深圳某公司工作过十几年。他决定陪董谦走上这1000公里,“我没有他那么大公无私,但我认他这个人,我要的是一份兄弟情。”
蒋耐阳作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拉上自己的亲外甥,开着车沿途作为保障。如果没有这辆保障车,估计根本就走不下来,“行礼没处放,吃饭睡觉都是问题。”
▲蒋耐阳其实也是老深圳,在深圳工作过多年。
晚上睡觉都不敢开空调
2019年12月,董谦在朋友圈留下一句话:“哪怕每天一里,总有抵达之日。”
他原计划今年年初开始徒步,结果疫情来了行动只能延后。但疫情何时结束迟迟没有定期,董谦说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他恐怕就没那股劲了,4月22日,他和蒋耐阳终于背上行囊正式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每天20公里,50天走完,定的餐标每人70块一天。
日行20公里是什么感受?很多人说这有什么,不就是每天2万米吗,走走停停,还可以看沿途的美丽风景,但那只是空调房里的美好幻想。上路前两天还觉得挺新鲜,接下来就极度考验人的毅力了。
▲董谦的脚趾两处磨伤,油汪汪是搽了凡士林润滑剂。
▲沿途风景看似不错,走上两天就知道难受了。
▲四大发明的主角蔡伦,纪念馆的大门竟是这个模样。
“脚底起泡双腿浮肿还能忍,耳朵实在是受不了。一路都是呼啸而过的汽车,噪音简直把耳膜都要震破了,满脑袋都是耳鸣声。尤其到了城乡结合部,交通状况非常复杂,一不小心还可能被车撞上了。”蒋耐阳说,在第26天也就是刚过计划中行程一半的时候,他打起了退堂鼓,准备坐车回家去。董谦劝他,“半路放弃,我们怎么向大家交待?”于是,他咬着牙一路坚持。
从湖南到广东,一路是有不少景点,但受疫情影响,基本都不对外开放。事实上两个人也无心欣赏美景,由于极度疲惫,董谦吃饭和睡觉都回到了最初的状态。“每天走完路后,不管吃什么饭,它都特别好吃,不管睡什么床,也都特别香。”此前,董谦会对出行标准有所要求,没想过会住路边店。这么一趟下来,他发现几十元的路边店和一千元的酒店没什么区别,照样睡得很香。
问前些天红色暴雨,一路是怎么走下来的,董谦淡淡回答,“一路运气不错,只有七八天碰上大雨。雨太大只能躲避,小一点就穿着雨衣走呗……”
蒋耐阳透露的细节则更让人惊心,“因为疫情,一路上有不少检查。我们真的怕生病,晚上睡觉连空调都不敢开。人出了汗再吹空调,加上劳累,很容易感冒发烧。鞋子湿了,只能放在房间里阴干……”
通过徒步唤回世道人心
▲每天20公里的行走纪录可造不得假。
▲小朋友拿出了存钱罐为落蔸募捐。
上午徒步,下午写作,董谦会把每天的收获与感想在公众号里分享。6月12日,他完成了第50篇记录,他50天总共1000公里的“毅行”也暂时划上了句点。
在每天更新的文章中,他详细记载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有直接转账的、有捐股票的、有捐书的,甚至还有捐比特币的。有的是亲朋好友,更多的则是陌生人;有的捐款两万元,有的只有几块钱……无论数字多少,董谦和同伴都心怀感恩。
除了捐款,人们纷纷给他留下美好的祝愿,他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回复四面八方的微信或者短信,有人给他写诗,有人给他画画,对一条留言,他都认真回复。
董谦的义举,也引起了家乡领导的关注,市委主要领导作出了批示要给予大力支持,市里决定在汨罗选择最好的临江地段打造这一品牌性文化设施,相关细节正在持续沟通中。
目前,“汨罗市落蔸公益图书馆”已在汨罗市民政局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机构。这个图书馆专门针对孩童和小学生的绘本馆,以省级最高标准规划;然后是中学生的读本;再有余力兼顾成人。预计开馆图书至少10000册,逐年增补更新,所有图书延请国内一流童书专家开具书单。
董谦说,他已经和《读库》出版人张立宪取得联系,“他将以最优惠的价格将《读小库》的童书打包给我们。”他还联系了深圳晚报等媒体的朋友,邀请文化界、儿童教育的权威专家参与图书馆的建设。
▲董谦的父亲胸部骨折在医院半个多月,一直瞒着儿子。
回到深圳彩田村的家中,董谦见到了前段时间不慎胸部骨折却始终不肯告诉儿子的父亲,见到了装着义肢行走不便的母亲,见到了操持着家里家外毫无怨言的妻子,也见到了他的同学校友。他似乎很平静,但心中显然燃烧着雄雄烈火。
“在深圳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要去汨罗准备图书馆具体的事情了,这是一个比筹集100万元更艰难更复杂的任务,图书馆的后续建设、运营,都要落蔸……”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