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原创儿童网剧《少儿西游》播出,受到广大家长孩子的喜爱。针对经典重拍剧现象,一场主题为“E时代经典如何浸润童心”的研讨沙龙于7月11日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深圳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汪继威、深职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克、深圳市南山区作协主席吴笛等专家及深圳中小学教师代表出席研讨会。
要注重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平衡
《少儿西游》以《西游记》作为蓝本改编创作,摒弃小孩演大戏的套路,融入魔方、符文、穿越等创新元素,全新打造倡导“培养孩童执着、勇气、智慧”等精神品质,直面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尤其,故事一改《西游记》中拜佛求经的内核,将九九八十一难变为九九八十一个缺点,每一个妖怪都对应一个缺点,师徒四人的西行之路不仅仅是降妖除魔,更是完善自我的成长之旅。
深职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克对此设定很感兴趣,他认为所有缺点都是人性本身,并引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话“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表明人性的每一个特点都让我们成为独特的自我。“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说教的模式,对学生应该先尊重他们、贴近他们,再教育他们。”
深圳市南山区作协主席吴笛则从文学作品如何浸入现代“割裂”社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如今的“90后”、“00后”们作为网络原住民对文学作品有了不同的要求,文学作品如何以网络作为工具引导将是如今的重要课题,《少儿西游》的重塑就很做到了这一点。
深圳市南山区作协主席吴笛
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黄永健认为,如今众多影视作品中的不当画面对未成年人的污染严重,《少儿西游》敢于走在时代风口,是深圳的创客,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值得赞扬,后续可以在剧本创作中增加中国传统元素,做出中国特色。
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黄永健
深圳教师为《少儿西游》支招
与会的老师们也对《少儿西游》提出了建议。育才三中向晓璐老师希望《少儿西游》能用更好的创意重塑贴合孩子生活的幽默又有品位的经典语言体系,并带给广大网络用户更趣味盎然的视听享受。
蛇口学校的徐伊琳老师和南山外国语学校的万颖老师等建议《少儿西游》可以举办剧本征集活动,从高校的优秀人才中吸取营养,让儿童参与到剧本创作,把《少儿西游》拍成深圳本土文化和古典文学相融合的一个硕果。
潜龙学校的王俊珍老师则建议《少儿西游》应该平衡好教育性与娱乐性、经典性与教育性之间的关系,在经典传播中注意娱乐性的尺度。
“王者荣耀”算不算妖怪?
最近,关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社会引起广泛探讨,多位专家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深圳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汪继威表示如今孩子们的升学压力大,家长们都会限制孩子使用手机,但这却会让孩子们错失从互联网中汲取知识的可能。“我们不要禁止孩子使用网络工具,而是要引导他们避免孩子们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一些网络游戏如同精神鸦片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负面作用。”
深圳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汪继威
深圳高级中学张军英老师认为网络社会大量能者思想碰撞,孩子们可以学到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老师们一味制止打压只会适得其反。
翰林实验学校万福友老师则表示,我们不要高估了孩子的自制力,如今成年人都“机不可失”,小孩子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无心学习。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