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有人说,一面是权威,一面是勾兑。泰哥不喜欢这种藐视所有、调侃天下的腔调。城市竞争力需要排个榜,需要有个评价体系之类。因为,有榜才有竞争,力量也就出来了。但是,泰哥以为,城市竞争力的排行榜,不管多少指标和参数,怎样的坐标与框架,好像少了一条:美食诱惑力。再者,评审权威阵容之中,也少了重要成员:吃货大V!不要以为泰哥搞怪说笑。天下万事食为天,自有人类以来,就是真理。真理能够缺席么?显然大不可也!
孔老夫子著述之多,那时的竹简,笃定多于五车。后代不管学问深浅,顶容易记住的是一句,“食色性也”。为何?因为和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有关。生来降世第一口,喝的是妈妈的奶;临终谢世入殓时,唇边要按一块乳糖。都是一个道理,无论阴阳,吃,是第一等大事。一般规律,饱暖之后,才考虑“性”,亦即“色”的问题。何况,秀色可餐,那样的文学比喻,也是说明,最美的秀色感觉,最高级的褒词,也是一个吃字了得!
所以,古往今来,美食总是受到推崇,有料道的吃货蛮有地位。至圣先师就不必说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对食材与烹饪的考究;“割不正不食”,则是讲求吃的仪式感。两千多年之前,就有了如此的典范与规则,好好了得!
晋朝在洛阳做官的张翰,居然因为想到家乡苏州的鲈鱼滋味,飘然辞官归故里,惹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大写《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是张翰的名号。这等的吃货精神,端然是,震古烁今!和辛弃疾并称词坛大家的东坡老翁,文学史的地位且不去说,光是留下的一味“东坡肉”,至今是多少食肆饭馆的招牌菜!子瞻先生的才华何止于诗文书画?美食达人和吃货名家,冠之何虚耶!
至于写成《随园食单》的才子袁枚,则将美食饮馔和商业运作,结合得十分漂亮。随园布筵,食客云来,多半是因为吃货们的一种崇拜,有如今日的粉丝,慕名而至。随园老人熟谙吃货天性,不仅翻新食谱,而且于溪流林石之间,花木台榭之上,让美女歌之舞之,佐兴佑酒,食客无不醺醺然,酩酊归去,明复来焉!
到了苏州大作家陆文夫的笔下,《美食家》的主人翁朱自治,精于舌尖的体味,属于吃货领袖一级的人物。其之遭际,透视社会之变迁。这是小说家谈微言中、或作解纷的义旨所在,但,吃是文章之灵魂,没有任何争议。当然,当下红火的美食大师如蔡澜先生,人家是卖雅趣,卖腔调,风度声名与烹饪秘诀,都是名片来的。
专门著有《写食主义》的沈宏非先生,人家是玩文化,玩格调,糅合了味觉、文字、性灵,写给美食,其实也是写给吃货的情书。这就超凡脱俗了。
可惜,深圳虽然吃货遍地,但这样洞悉美食性灵,珍视舌尖味觉,特别是行诸于有品有料有趣文字的,多乎者不多也。照理说,像深圳这样的移民大都会,人来五湖四海,八方美食荟萃于斯,无论如何,应该是美食之城当中的折桂者。所憾者,代表深圳美食品性,代表深圳吃货情怀的写食主义者,尚未真正出现。
深圳,可以有很多冠冕,国际城市,先锋城市,创新之都,设计之都……但,如果没有舌尖的撩人之力,但是依然没有城市的味道。可以做一个网上问卷调查,问初到深圳的人,问来深多年的人,问岭南的同胞,问各地的亲朋,问偶尔走过的国内游客,问打算逗留的老外……,你愿意加入这座城市的吃货队伍,大店小肆、豪阁私所、海滨山脚……,率性开吃,大快朵颐之后百般爱上这座城市?又到底是,哪一款那几款美食,征服了你的舌尖?时髦的大数据,可以将这些录入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系统,衡量一番,那撩动舌尖、撩动性灵,也撩动城市的力量!
倘若再小放眼界,举凡城市活力集中体现的场所,几乎无不是饮食文化在大扮主角。众多商业MALL、购物中心、社区商业,遭逢电商阻击之后,艰难求变的格局里,灿然之花必是诱人美食,上帝使者多是翩翩吃货。无市不城,无商不市,无食不商。这是现象,也是规律,更是真理。所以,让舌尖更撩人,是城市生长之道这是吃货理论,亦当是所有人的共识。
所以,央视那一档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最受大众欢迎,道理彰然!编导们的匠心与努力,在于将中国人的吃,灌注到土地、山水、历史、文化,灌注到风习、传统、乡情、记忆……,链接到生命的每一个毛孔。岂止于饮食烟火,岂止于烹饪记录这样的一部大典,是中华民族生活和生命的新史记!深圳,这一方传奇土地,这一处前沿都市,无论如何,应当也有“美食为经、吃货为纬”的“列传”“世家”,成为新史记之中活色生香的卷页!
这样,才不辜负深圳——这座具有独特移民印记都会的煌煌声名和勃勃活力,才不辜负两千多万芸芸吃货的舌尖感受和生命记忆,令城市生动起来为此,《吃货纵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