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头盔出售,请联系我!”日前,随着“一盔一带”守护安全计划在宝安推行,广大市民的朋友圈也热闹起来,眼瞅着头盔的价格水涨船高,宝安居民江女士决定乘机囤货,于是向朋友圈发出“求助”。很快,江女士得到朋友的推荐,联系到有头盔货源的微信中介陈某,并先后通过手机将1万元、4.8万元转至陈某所提供的银行卡中。但到了原本约定发货的时间,江女士却始终没有收到发货信息,她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无独有偶。5月19日,新安街道段先生在微信上购买头盔,并按照对方要求支付1万元定金后,直接被拉黑。据宝安公安分局统计,仅5月19日至21日短短3天内,宝安区头盔诈骗案件就达到6宗,涉案金额达18.5万元。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广大市民要警惕头盔诈骗,在正规平台购买头盔。”据宝安公安分局反诈民警介绍,头盔诈骗类似疫情初期的“口罩”诈骗,骗子先是在朋友圈中发布货源广告刷屏,打着“今天不买,明天涨价”的口号引发你的囤货焦虑;接着,以成千上万个订单起订为条件,制造手头货源充足的假象,让人转账;收到货款后,骗子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发货,待“骗无可骗”直接拉黑了事主。
诈骗手段防不胜防,如何守好居民群众的“钱袋子”?宝安区下了一番功夫。今年以来,宝安积极将开展“六大”集中专项行动,通过形成宣传、防范、监管、打击长效常治机制,推动全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反诈骗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开展精准预警拦截专项行动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强。今年以来,宝安公安分局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和科技手段分析研判和拓展潜在受害人,一方面希望通过开展精准的、实时电话预警拦截,使得广大市民群众免遭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则针对电话无法预警或预警效果不明显的高危潜在受害人,由派出所民警上门开展相关反诈骗宣讲,及时精准劝阻可能被骗或正在被骗的人员。
开展涉案电话卡、银行账户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宝安区针对涉及全区涉案手机开卡地、电话漫游地、涉案银行对公账户开户地等问题,将建立问题治理清单,同时及时通报驻区三大通讯运营商、驻区金融有关单位,通过提请领导约谈、发函整改等形式,建立常态监督协作机制。
5月27日,宝安区召集银行、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召开防范电信诈骗约谈会,就全区反诈突出问题和对策进行交流。这为宝安区建立常态化诈骗监督协作机制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宝安区还将以街道为单位,参照寄递物流企业禁毒管控模式,加强对利用寄递物流等方式非法运输银行卡、电话卡行为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属地公安派出所严厉查处,防止黑产团伙在宝安中转“两卡”。
开展涉诈重点人排查管控专项行动
重点人员,重点管控。
宝安公安分局将开展涉诈重点人员排查管控专项行动,严格排查管控有电诈前科等涉诈重点人员,实时录入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类分析工具和应用模型,对涉诈重点人员通联关系、资金关系,开展排查比对和研判分析,针对可能存在出境作案风险的重点人员,建立出境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针对已掌握的涉诈重点人员,由所在街道组建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组成的“三人小组”进行实时纳管,建立“一人一档”,落实“定时、定点回访制度”。
开展警情高发重点区域整治专项行动
重点区域,重点关注。
据悉,宝安公安分局将每月通报全区各街道、各社区诈骗警情数,各街道也会将诈骗警情数排名全区前十的社区和本街道诈骗警情总量最高的社区列为重点整治区域,组织社区、公安、网格等力量开展专项整治。
目前,宝安公安分局已对今年1至4月诈骗警情总量最多的西乡街道、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燕罗街道,以及对今年1至4月诈骗警情总量排名前三的桥头、和平、固兴社区及属地公安派出所给予黄牌警告,并督促其开展专项整治,6月底前整治成效不明显的将实施挂牌整治。
开展“飓风2020”重拳打击专项行动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宝安公安分局将进一步充实反诈攻坚队专业力量,建立健全多警种合成作战打击工作机制,通过全面监测、精准狙击、主动出击、集中追逃等措施,围绕“打财断流”与“围剿黑产”,强力打击电信诈骗灰黑产业链和落地宝安的诈骗窝点。宝安区检察院、区法院将组建专业公诉、审判团队,强化诈骗犯罪刑事打击专业力量,统一诉讼审判标准,及时介入特重大案件,提高诈骗案件办案质量。
开展反诈宣传暨“反诈带头人”培育专项行动
去年年底,宝安公安分局民警集中精力编制一本《防诈骗宝典》,以案说法。“宝典”汇集宝安常见诈骗案例,如网络交友、冒充亲友诈骗、低息贷款诈骗等20类常见诈骗类型,书中重现真实案例、由民警分析诈骗手法,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切莫上当,十分有益。
今年,宝安将联合媒体设立反诈栏目,全方位广泛宣传反诈常识和典型案例,强化社会面警示教育。同时在教育、医疗卫生、住建、网格等领域培育一批“反诈带头人”,结合生活、工作日常开展反诈宣讲,通过微信群每日推送反诈案例等宣传信息,确保全区居民全覆盖。
信贷、网购诈骗多发 宝警以案说法
众多诈骗案例显示,骗子总是伺机窥探群众所需,进行诈骗。据宝安公安分局反诈民警介绍,贷款、网购、刷单等诈骗手段较为多发,占据全区诈骗案件60%左右。今天的“最新关注”栏目中,宝安反诈民警带您以案说法,远离诈骗套路。
案例一:低息贷款反被套
不久前,家住宝安的张先生遇到了一个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一个座机电话,自称是贷款公司,贷款1万每月利息60元,还可以分3至36期,利息如此之低,恰好缺钱的张先生立马心动。随后,张先生通过添加QQ号、下载安装“百亿贷”APP,申请7万元贷款。申请通过后,钱却迟迟没有到账。原来,张先生需交纳4200元“包装费”,随后,张先生又被套了14000元账户解冻费,直到“蓝马甲”专业反诈队员对其进行劝阻,张先生才恍然大悟。
民警提醒:放款之前先收费是贷款诈骗中的常见伎俩。诈骗分子正是抓住借款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以“低利息”或无息贷款为诱饵,让贷款人越陷越深。大家要牢记一点,凡是放款前先收费的都是诈骗,切勿听信骗子忽悠。
案例二:快递退款不可信
网络购物热火朝天,“6.18”“双11”“双12”已然成为每年网购狂欢盛会。但随之而来的网购诈骗、虚假红包诈骗、退款诈骗、取消会员诈骗、快递理赔诈骗也层出不穷。以快递理赔诈骗为例,张小姐前两天网购了许多商品,今天微信突然收到一个自称是“XX快递”快递员的好友申请。
添加微信后,“快递员”称张小姐一包裹丢失,公司将对她进行赔偿。张小姐一听确实是自己的快递,于是点了“退款链接”,输入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几个小时后,张小姐发现银行卡内的钱都被他人转走。
民警提醒:理性购物慎重转账。切莫随意填写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一旦意识到自己受骗,请尽快修改银行卡、支付宝密码并联系警方。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