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龙华区人民医院那些援疆的感动瞬间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徐凯文/图
2017-07-10 16:22
摘要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广东将医疗援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圳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县,持续开展支医“春暖行动”。为实现“大病不出喀什”的医疗援疆目标,深圳陆续派出了多批援疆医疗队。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广东将医疗援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圳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县,持续开展支医“春暖行动”。为实现“大病不出喀什”的医疗援疆目标,深圳陆续派出了多批援疆医疗队。来自龙华区人民医院的新生儿医生黄涌就是最新的一批支医队的队员。

2017年2月18日,黄涌来到喀什,3月8日正式进入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挂职新生儿科主任。在黄涌到这家医院以前,这家医院新生儿科刚成立不到半年,医疗实力很弱,人员短缺,没有呼吸机等设备,药品也短缺。很多重症的新生儿只能转院到乌鲁木齐,经常因为路途遥远而耽误救治。

黄涌到这家医院,短短的4个月时间,他引进了新生儿救治很关键的设备——呼吸机,带教当地医生,开展了低体重早产儿救治等很多高难度的治疗,帮助当地快速提升新生儿救治水平。

成功抢救危重超早产儿

黄涌在喀什地区第一医院查房,该患儿为顽固性低血糖。

6月22日凌晨3点,20岁的再娜古丽在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提前分娩,生下一名27周过5天、体重1500克的超早产儿男孩,出生时全身发紫,呼吸困难。

接到值班医生的报告,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黄涌,马上意识到孩子的情况很危急,应该是超早产儿合并了严重的肺透明膜病(肺发育不成熟),需要争分夺秒的抢救!他果断地指示医生:气管插管,并上呼吸机治疗。15分钟后,医生再度报告,呼吸机上好了,但全身还是发紫,血氧饱和度只有80%左右。“把呼吸机调整……”黄涌冷静地指挥。10分钟后,治疗起了效果,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好了,全身皮肤变红润了!紧接着,黄涌又率团队,按照最新的2016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指南使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进一步抢救该患儿,并获得成功。目前该患儿已经康复出院。这也是该院抢救成活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

出院后,黄涌还3次电话随访该病人,详细交代早产儿出院后喂养及护理的方法。孩子的父母对这位深圳来的医生感激不已。

喀什有了第一台新儿呼吸机

黄涌医生教当地医生呼吸机使用。

过去,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没有呼吸机的,早产儿基本都要转去上级医院。然而呼吸机是危重新生儿抢救的重要手段,没有呼吸机很多早产儿都会死于呼吸窘迫

在黄涌的大力呼吁下,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引进了该院首台新生儿呼吸机。有了仪器还要会用,在深圳市卫计委的支持下,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为黄涌在喀什地区推广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10万元资金援助。

经过4个月的专业培训,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医生从对呼吸机的恐惧,变为可基本独立使用呼吸机治疗危重新生儿,并能根据血气分析精确的进行复杂的呼吸机参数调整,避免不良反应出现,

在黄涌的率领下,新生儿科开展了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肺发育不成熟)、呼吸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急危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血气分析指导呼吸机应用、液体疗法治疗新生儿休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早产儿等多项达到国内水平的新技术,

该科漂亮的维族女医生高兴地对黄涌说:“黄主任,我敢说我是一名新生儿科医生了,谢谢!”。听到这句话,黄涌由衷地开心。

医疗援疆,“输血”更要“造血”,培养当地的医务人员。黄涌经常在门诊遇到脑瘫的幼儿,经进一步询问后得知,很多都是由于新生儿期间未能有规范效救治相关。为了确实的提高整个地区的新生儿救治水平,减少残疾儿童出现,他首批培养了该地区各大医院8名新生儿科专科医生,院内外讲课及培训33次,院内外会诊20次。他还到南疆四地州最大的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每2周进行一次讲课和查房,指导该院进行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气胸等极危重症的抢救,同时开通个人电话及微信随时免费会诊,发挥了个人最大的援疆作用。

医疗援疆,龙华区人民医院全力支持

龙华区人民医院援疆医生圆满完成喀什全民体检工作任务顺利返深。

龙华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起每年都派出骨干医生援助新疆。

2015年,妇科副主任医师徐咏莲主动请缨,报名参加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第九批援疆医疗队工作。援疆期间,她克服当地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了多项妇科新技术、新项目。龙华区对徐咏莲等的先进事迹召开了专题大会宣讲。

2016年,影像科专家刘年元主任在当地医院提出了“细微影像、精致诊断”的理念,建立了集体晨阅片制度,规范了该院影像科CT及DR检查申请单,引领当地医院影像科朝精细化方向发展,使CT检查量提高了38.2%。他手把手传授影像后处理技术,利用远程传输软件以及深圳后方单位丰富的病例资源库,还为当地医院培养了3名年轻的影像专业后备技术人才。

2016年9月,新疆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程,超声科副主任医师邢颖萍、耳鼻喉科医师黄俊煊前往支援。两位医生克服气候不适应、高原反应、加班加点高强度工作、语言不通,以及地震灾害等多种困难,平均每天为当地居民提供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200多人次,受到好评。

龙华区人民医院援疆医生刘年元:影像界的“侦察兵”。

黄涌,袁杰、李豪刚、龙顺姬、谢宇、李德忠、邹姝颖、纪成芳、唐久阳、王宏亮、徐咏莲、刘年元、梁秀文、邵菊珍、王宏婵……龙华区人民医院的一位位医者将大爱洒遍了广东紫金县、广西凤山县、新疆喀什、西藏林芝等地。据统计,两年来,龙华区人民医院共计派出17人次参与公益医疗,圆满完成了国家、省、市对口帮扶任务,多次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空白,多次获得喀什地区和深圳市卫计委的嘉奖。

见习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徐凯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