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校的超级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读特记者 马璇 韩文嘉 李丽 通讯员 刘堉 徐如翼 文/图
2017-07-05 20:40
摘要

——冯渊翔北大深研院周华庆 服务西部发挥光热 7月5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15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周华庆,代表南燕(北大深研院)2017届毕业生来到了北京,作为优秀毕业生从北大校长林建华手中接过了荣誉证书。

在毕业季里,学霸级的高校毕业生去向如何?

读特记者走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深研院,采访了几位颇具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书呆子”不同,都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学霸。高颜值、顽强拼搏、身兼数职、热心公益……

他们有的投身自己喜爱的专业继续深造,有的满怀感恩听从祖国的呼唤投身西部,去更高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深大方楚玉:对做实验“情有独钟”

方楚玉是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这位本科期间连续7学期专业平均成绩问鼎第一的超级学霸,也是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的第一作者。今年本科毕业后的她将以推免生的身份,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继续深造,进行硕博连读。

白色T恤衫、黑色阔腿裤、扎着清爽的马尾, 方楚玉给人的印象,是理科女独有的率性与干练。不同于很多高考生在大学填报专业上的迷茫,方楚玉有她志在必得的第一专业——生命科学。优异的成绩也使她如愿以偿,但课程难度系数大,课程学习进度也一度让她有些吃不消。

方楚玉没有被困难所绊倒。在跟不上课程的时候,方楚玉主动向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请教学习方法,又利用深大新生导师制的便利,和专业的老师交流学习上的困惑。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意识到大学的课程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很多知识不能再向高中那样依赖老师来传授,而是要自己通过网络、线上课程、图书馆资料等各种渠道去获得。

如今的方楚玉,已经熟练掌握了数码显微镜拍照技术,组织学实验,显微操作技术,分子克隆及分子进化树构建等,并且下定决心在这个专业继续学习深造。

方楚玉对做实验“情有独钟”,她觉得这和自己文静的性格有关。加上做实验必须严谨有条理,所以她很享受这个能让她的内心平静下来的过程。她说:“寒假我大年三十才回家,初五就返校,暑假也是很少在家,基本都是待在实验室。”四年寒暑假期间,她在家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一星期。

方楚玉还是一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学霸。她在在学习之余身兼数职,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中。作为学院主任助理,她统筹规划,管理团队;担任学院党支部副书记的她,定期开展党组织活动,获得老师同学一致肯定;热心助人的方楚玉还加入义工协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鲜花义卖、四点半课堂等活动。 “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人自己会非常快乐,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也会给生活注入激情和动力。”

【寄语】

大学是人生最宝贵的几年,与其消磨时间以后扼腕叹息,何不从现在开始为之奋斗呢?从现在开始,把握当下,珍惜时间。青春是我们的资本,但它不是用来挥霍的,如果你善于运用与投资,日后将会成为你人生的财富。     ——方楚玉   

南科大冯渊翔:努力学习认真生活的“高研值”学霸

与近日各高校的毕业生“花式”亲吻校长不同,在今年南科大毕业典礼上,校长陈十一主动亲吻了一位毕业生。而这张照片也迅速在社交网络上走红。

这位毕业生冯渊翔来自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毕业前已经收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应用物理科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从大学入学时成绩一般,到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三篇SCI论文,成为南科大十佳毕业生,成为2017届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冯渊翔的大学成长之路,带着深刻的“南科大烙印”。

身高一米八五,GPA(平均成绩点数)高达3.83,兼具“高颜值”与“高研值”,然而他说:“我不是特别喜欢书呆子,所以我自己避免成为那种只会读书的人。一旦我选定了某个方向,我一定会尽全力坐到最顶尖的位置。”足球是冯渊翔的挚爱,小时候就进入北京国安少年队训练。奔跑在绿茵场上的他,不仅释放着工作学习的压力,还收获了团队的友谊。大三暑假,他踢球时意外受伤,胳膊骨折,他笑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受伤的那段时间我疯狂学英语,把GRE和托福都考过了。” 

大学四年,冯渊翔参与南科公益并成为管理者;带领南科大足球队从大学城众多的研究生队伍中获胜,取得冠军;组织建立美国光学协会(OSA)南科大分会,成为分会主席,并代表南科大前往美国参加全球分会领导人会议。在学习和生活中,冯渊翔都在努力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寄语】

年轻的我们与南科大正如同发光二极管中相向而行的电子与空穴,我们因梦想在这片满含活力且空气新鲜的地方汇聚,因汇聚而发光、闪耀。毕业之后,我们也要带着进入南科大、建设南科大的魄力,争做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主人。     ——冯渊翔

北大深研院周华庆:服务西部发挥光热

 7月5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15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周华庆,代表南燕(北大深研院)2017届毕业生来到了北京,作为优秀毕业生从北大校长林建华手中接过了荣誉证书。毕业典礼结束之后,他将马不停蹄地赶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作为选调生参与当地的基层工作

“北大深研院让北京和深圳两座城市相遇,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而我在深圳学习的几年更是人生中极为珍贵的际遇。”从海南大学毕业后,周华庆开始了在北大深研院硕博连读的生活,就读期间,他曾担任南燕城市学会会长、城规博士班班长,并先后在《中国软科学》、《城市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

周华庆说,北大的百年人文传统和深圳的创新改革,让自己在南燕校园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术氛围,特别是在导师杨家文教授的指引下,求学期间,自己十分关注如何在北京、深圳这样的高密度人口城市中,构建更加便捷、公平、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并提供实践对策。

“未来,或许专业所学仍需在实践中磨砺和检验,但在南燕获得的专业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成为我受益终生的一部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扎根西部,这是北大的嘱托,更是一名深圳学子的责任。”曾经在就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赴四川省乐山市挂职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的周华庆,带着南燕的深情,最终选择了服务西部。他说,自己始终满怀深情和感恩,并愿意为改善这个民族、听从祖国的召唤而奋斗一生。

周华庆和导师杨家文教授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马璇 韩文嘉 李丽 通讯员 刘堉 徐如翼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