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麻涌红树林“试验田”百鸟归巢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莫汝建 文/图/视频
2020-06-09 11:15
摘要

东莞麻涌对生态环境和红树林的保护已经初显成效

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也是第13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 保护海洋生态 ”。

近日,记者特意来到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旁边的河涌,看到了6岁大的红树林片区,麻涌对生态环境和红树林的保护已经初显成效。

一种细碎的声音从高处传来,原来是鸟儿们在回家。它们有的三五作伴,从红树林片区上方的天空掠过,斜着往下,直接渗进了那片起伏的浓绿色林中,落在一棵红树林的枝条上。这是红树林“试验田”百鸟归巢的景象。

在红树林“试验田”,湿地“主人”陆续“回家”。麻涌华阳湖生态环境改善,鸟类在湿地筑巢繁殖渐成群体趋势。只见红树林郁郁葱葱,生长态势良好。

麻涌镇农林水务局有关人员介绍,湿地是动植物的家园,恢复湿地植被后,动物是“看得见”的。鱼类是湿地的“主角”之一,华阳湖的红树林成为了它们栖息、产卵、觅食的理想生长环境。鱼虾再次大量繁殖,已消失多年的本土麻虾、弹涂鱼、白鸽鱼等重现麻涌,就连阔别多年世纪的白鹭、池鹭、夜鹭等珍稀鸟类也重归这片湿地。

据悉,2014年7月,麻涌镇作为东莞首个红树林试点,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区域的滩涂上选取了2个点,种植了大片红树林。在设计方面,红树林是在原有的落羽杉基础上分层种植,其中在原有的落羽杉里面采取见缝插绿块状混交方式种植桐花、秋茄,在岸边及中央较深区域采用带状混交方式种植无瓣海桑、拉关木、水黄皮,形成复杂多样、功能稳定的多层结构。

为了防治湿地公园麻涌河水土流失,岸线整治修复及营造野生动物栖息地,麻涌镇结合东莞市要求,在麻涌河建造红树林生态修复点,共种植红树林28000平方米,种植苗木8000余株,品种有无瓣海桑、桐花、水黄皮、秋茄等。目前,红树林生态修复点内的红树林已经生长成林,许多鸟类、鱼类在红树林内栖息觅食。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莫汝建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