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三万多“五老”情系后代传薪火
深圳市关工委以先行示范为目标聚力培育时代新人
在深圳,有3万多名登记在册的“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五老”们依托深圳市各级关工委平台,已经成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不可缺少的力量。
5年来,市关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指导全市各级关工组织积极作为,努力为青少年办好事、实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党建带关建”夯实基层基础
在深圳的19家工业强国青少年培育活动基地里,青少年们通过参观生产线、企业展厅,手工DIY制作等体验活动,学习了解油品知识、织染知识、3D打印技术、钟表文化等。这19家基地的成立源于市关工委的一个创新举动——
2017年,市关工委创新社会组织和企业关工委建设,探索组建了深圳工业总会关工委,并联合创建了深圳市工业强国青少年教育辅导中心。随后,这19家基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挂牌成立。三年来,共有20000余名青少年在基地里与科学“亲密接触”。
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到哪里,基层关工委组织就发展到哪里”的原则,5年来,全市区、街道、社区实现了关工组织“全覆盖”,并积极探索学校、企业以及非公组织关工委建设,组建了深圳市潮汕商会关工委、CBD商圈关工委、水贝珠宝片区联合党委关工委,基层关工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同时,市关工委开展了社区关工委工作规范化建设。经调研验收,2019年底,全市662个社区关工委全部实现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任务规范化,社区关工委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聚焦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
2019年5月13日,莲花山上,邓小平塑像前,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曹绍业作了题为《春天的故事——邓小平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巡讲,拉开了“70老人说70年故事”爱国主义巡讲活动的序幕。
去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深圳建市40周年,作为市关工委“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70老人说70年故事”爱国主义巡讲整整讲了70场,让青少年在生动的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升华爱国情怀、立下报国之志。据了解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各级关工委就组织各类活动 700 余场,6300 多位 “五老 ”参与其中,受教育青少年达 58 万人次。
每逢暑期,市关工委都会精选一批红色电影送进社区、企业,安排“五老”向青少年讲解电影反映的故事背景和传递的红色精神。
同时,我市各级关工委还深入挖掘深圳东江纵队革命历史、改革开放史等特色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盐田区关工委连续十几年举办“‘3·18’中英街警示日”活动,组织深港两地青少年共同参与鸣钟仪式。坪山区开辟了“东纵精神红色教育公交专线”,将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景点串联起来,举办青少年红色夏令营,入情入境接受党史国史军史教育。
据统计,我市目前基层关工委组织总数达2105个,登记在册的“五老”人数达32181人,共建立了1120个关心下一代活动阵地。
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在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有个“阳光教育基地”。说起这个基地,居民感慨:“真是为家长孩子们办了件大好事!”
基地开办以来,聚焦青少年教育难题,配备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教学设备,为社区中小学生提供午休及课程辅导等服务。成立以来,该基地累计辅导学生53000多人次,安排午托学生6900多人次,获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被确定为市“四点半学校”示范点。
“阳光教育基地”是市关工委“四点半学校”的一个缩影。每天下午4点半孩子就放学,绝大部分家长6点半后才能下班,为解决在这个“真空时间”段无人看管孩子的实际问题,我市各级关工委先后在社区开办了“四点半学校”,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还有效参与了社区治理。
组织“五老”以“开学第一课”等形式,走进校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针对深圳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组织假期来深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童在蓝天下”“幸福驿站”等夏(冬)令营,带领他们参观爸妈工作的工厂及深圳博物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史展览”等代表性景点……5年来, 我市各级关工委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