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道一品牌!福田特色党建品牌遍地开花

读特记者 秦小艳 通讯员 郑政鑫 郑瑜平 文/图
2017-06-27 16:34
摘要

福田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党建”,并以党建信息化推动和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现有基层党组织1954个,党员47747名。作为高度建成区,福田区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高,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云集,辖区内高层楼宇与15个城中村相互交织,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任务的难度和繁重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福田立足自身特点,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关于大抓基层、大抓党建的号召,把党建工作的主攻点和突破口放在基层,以党建引领推动了“四个全面”在福田率先落地见效,使得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磁石”,和带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火车头”。

强基固本

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社区党建标准化,是福田加强社区党建的重要抓手。福田区通过把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理顺治理结构,巩固了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居站整合、政经分开,各类组织有序参与的“强核多元”新型基层治理格局。

优秀非户籍人员也能有效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在72个社区开展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社区“两委”选举试点工作;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社区党委书记,为95个社区配备党建组织员和党建联络员176人……福田开展的这些积极的探索和行之有效的举措,为优化基层一线工作队伍配备打下坚实基础。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福田在优化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方面“想尽办法”。通过购买、置换、现有物业调配的方式,去年解决了13个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不足问题,今年内将继续完成20个社区的阵地达标工作。

在优化社区服务内容方面,福田深化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机制,95个驻点团队共走访居民群众和商户企业41.3万人次,解决问题3019个。首创“民生微实事”居民自治办理机制,被全市推广并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3年来,福田共投入财政资金2.6亿元,吸引社会投入近4000万元,办结微实事项目3711件。 

创新手段

运用“互联网+”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开展党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福田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党建”,并以党建信息化推动和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一是打造信息化多元治理大数据平台。建立“一库两网多系统”平台架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信息互相关联,通过及时采集和比照分析数据,主动发现和推送解决过去“民不告官就不管”的问题。

二是增强基层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力推进“智慧福田”,成立区、街道两级网格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基层党建引领、治理与服务并重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通过打造区大数据平台,打破部门数据分割,整合多方信息资源,推动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老年日照中心、一社区一法律顾问、长者饭堂、小孩社区午托、社工服务进社区等特色服务成为福田品牌项目。

三是提升服务群众的便利化水平。率先开展以党建创新为引领的“两集中两到位”、“互联网+政务全流程再造”等转变政府职能系列改革,“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服务。率先推出“四零清单”政务服务,实现业务办理免交复印件、免交材料、即来即办;创新“通办通取”政务服务,让30项政务服务在全区10个街道“通办通取、速办速取”。

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福田连续三年获得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民间评选“金秤砣奖”。 

整合资源

着力打造具有福田特色党建品牌

结合福田独具特色的产业、人才结构,因地制宜,孕育具有“福田印迹”的党建项目,基本实现了“一街道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

通过创新机制服务经济发展,福田立足中心城区实际和特点,把园区和楼宇党建作为“两新”党建的突破口,实施“党委+党企联动机制+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三个一”工程,强化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涌现出福田保税区、多丽工业园等园区党建示范点;

通过创新平台聚拢“两新”党员,福田创办“先锋学堂”,吸引中心区“两新”党员亮明身份积极参与;在高端资源集聚的中心区65栋楼宇内成立了139个党组织,依托“白领e家”创建CBD党群服务中心,服务6638名党员;

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传导党的声音,福田实施“社区党建+校园”创新项目,整体提升青少年思想教育水平;与文艺界联手开展“音乐讲党史”活动,使党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一系列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特色活动,使得福田党建品牌遍地开花,成为基层党建闪亮的名片。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秦小艳 通讯员 郑政鑫 郑瑜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