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 | 怎样让深圳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名医?
读特记者 周元春/文/视频 何龙/图
2017-06-25 22:32

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缺乏医学院,没有高水平的人才支撑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医疗,我们能为百姓做什么?

25日,深圳市政协主办、致公党深圳市委会承办的“委员议事厅”邀请委员、嘉宾从深圳医疗实际出发,为深圳医疗更好服务百姓支招。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深圳市委会主委王大平出席活动。

深圳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短板,那么深圳如何实现“建立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医疗环境”的目标?

委员们认为,分级诊疗是一个关键词。但是,分级诊疗中,社康中心缺医少药的问题却无法忽视。“如果社康没有医生,社康就是一个空架子。” 罗湖区政协常委张欣洲认为,未来深圳是否能畅通渠道,让优秀的医生开诊所,在业余时间在家门口为病人看病,而不用挤到医院里排队。

张欣洲

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原市医管中心运行管理部部长徐勇先生则认为,分级诊疗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愉快看病,而医疗联合体可能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前两天刚刚成立了深圳市二院和大鹏新区的医疗联合体,把家庭医生小组、社康中心、一级医院和跨区域的三甲综合医院整合起来,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下沉,资源重新分配和整合,可以彻底实现双向无障碍的转诊和疑难病的绿色通道。不但可以提升下级医院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延伸综合医院的功能覆盖,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徐勇

“三名工程”是深圳针对医疗人才短板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能让深圳的患者得到全国名医乃至诺贝尔奖得主的诊疗。但是,什么时候深圳能培养出自己的医疗“大咖”?活动现场请来了一名通过“三名工程”项目“走出去”接受培训的医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池枫现身说法。在赴天坛医院培训后,池枫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来只能看到11根血管,培训后能这一数字变成了27条。另一方面,过去对一些常常找不到病因,培训后带回来的技术却可以快速找到病因。“希望广大患者朋友多给我们一些时间、也多给我们一些理解,我们真的是在努力,努力改变大家的就医环境和就医质量。”池枫说。

活动中,嘉宾们还对医闹现象进行了剖析。“医疗以及一切为医疗所做的服务都是神圣的,请尊重我们的医生和医务人员。”市政协委员黄鼎隆呼吁。

黄鼎隆

“AlphaGo什么时候变成给人看病的‘Go’?”“二胎时代,医院床位不够,怎么解?”……为了增强和市民的互动,活动主办方在活动开始前,向现场观众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并随机抽取十个问题现场请嘉宾回答。

这样的新环节获得观众点赞。“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时间给现场观众提问。这样,和百姓贴近的话题,才能议得更接地气!”市民罗女士建议。

见习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文/视频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