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故宫博物院在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办“何刚同志追思会”,向这位为中国文博事业做出贡献的捐赠者表达深切悼念。此举在故宫历史上属首次。
“何刚先生不仅是一名饱经沧桑、性格刚强的普通农民工人,更是一位深明大义,既有觉悟又有感情的文物保护者和捐赠者。故宫博物院与何刚先生的渊源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那次意外而又惊人的发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说,1985年,河南省商水县村民何刚在老家挖地基时发现一窖藏银器。同年11月,他会同村支书刘红恩等将19件元代银器捐赠故宫博物院。1986年2月,何刚又将存放银器的缸一并捐赠故宫博物院。经鉴定,该批银器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遗存银器较少,何刚所捐珍贵文物填补了此类藏品空白,在以后的展览中被多次使用。何刚的名字也被镌刻在故宫博物院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之上。
在追思会上,当年的亲历者深情地回顾了何刚同志捐赠文物的具体经过,赞扬了何刚面对生活接连不幸所表现出的刚强性格。何刚之子何俊清表示,父亲的捐赠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里再穷,也从未为当年捐赠文物而后悔。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文博界学者对这批文物的重要价值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充分肯定了何刚同志的文物保护意识,对民间人士保护和捐赠文物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表示会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为文物捐赠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期有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物能够进入博物馆,并在博物馆中得到妥善的保存与利用。
故宫博物院在得知何刚同志在工地上不幸遇难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发文悼念并联系了商水县委宣传部了解情况。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感谢何刚同志对故宫博物院的无私捐献,表示何刚同志的事迹是我国农民群体参与文物保护的代表之一,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这些高尚的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鉴于何刚同志生前家庭屡遭变故,生活遇到极大困难,故宫博物院曾先后两次给予资助。此次又罹此大难,故宫博物院决定再次向何刚同志家属提供10万元的困难补助,尽上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家属渡过难关。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