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律师协会举办 " 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的思考 " 主题圆桌会议,邀请检察系统未检部检察官、妇联领导、公益机构心理咨询师,以及专业律师为未成年人保护献计献策,从法律、教育、心理等多角度探讨这个话题。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深圳法院审结的 617 件性侵案件中,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接近四分之一,被害人年龄呈现低龄化倾向。
未成年人遭性侵害 近六成为熟人作案
近三年来,深圳法院共审结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139 件,涉及被告人 147 人,皆为男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的犯罪特征多为单独作案,发生在室内的案件占 75%,被告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8 岁至 60 岁期间,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为非深圳户籍人员,无业人员占比较高。
" 这些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中,猥亵儿童案最多,占全体被害人比例 60% 左右,其中女孩被侵害比例为 85%,男孩被性侵害比例为 15%。" 福田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李淑颖检察官结合办案经验和案例数据分析表示。儿童没有防御能力,如果家长、监护人没有在旁边,儿童很容易被侵害,很多时候孩子在公共场合没人看管,有些嫌疑人趁机实施猥亵。
在未成年性侵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性侵多名未成年人比例较高;性犯罪前科的人出狱后,再次实施性犯罪的比例也非常高;熟人强奸犯罪性质较为突出,占比近六成,如亲属、邻居、老师,相对而言陌生人作案多为猥亵。在李淑颖办理的案件中,深圳某小学一名金牌老师因数学教得特别好,有家长把孩子送去补习、留宿,一对不满 14 岁的兄弟被该老师长期猥亵。" 未成年人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如培训机构、家庭周围、校园周围等地方,属于未成年人密集活动的区域,这是性犯罪的高发场所。" 李淑颖表示。
男童遭性侵更隐蔽 受到的心理伤害更大
如果一个孩子遭遇性侵害事件时,以她 / 他的年龄和心智水平,以及性教育接受程度,是否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讲师团团长、项目部部长王佩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每次看到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新闻爆出时,就觉得很心痛。她建议给孩子合理的性教育,越早越好,最好从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父母的那天开始,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们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时说 " 别摸我 " 或者回家告诉家长,她说常常被家暴的孩子身体界限会不停被突破。
在现实中,孩子遭遇性侵害后往往不自知,很多时候都是被害人亲属发现后报案。" 作为照顾孩子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一点点不一样,应该多些和平时不一样的支持和关注,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是你的错,要勇敢地说出来。" 王佩说在她处理的很多留守儿童案件中,父母不在身边,要想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难上加难,很多案件是过了很久孩子才有勇气陈述出来,这时候一是证据灭失,二是家长面临很多社会压力,甚至不敢报警。
在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中,男童遭受性侵害更隐蔽,受到的心理伤害更大。部分男孩遭受性侵害时,不敢跟任何人讲,从而形成人格裂变,长大后自己变成加害人。王佩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多些事前预防,从家庭、学校、社区角度出发,如何科学地教孩子们这些知识,在人才队伍上培养专业性教育老师,让他们可以在各个角落宣传知识,让每个家庭都能收到这样的知识,同时希望建立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一站式办案机制。
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孩子在童年时遭受性侵害,对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往往带来不可挽回、甚至伴随终身的伤害。无数的案例说明未成年人性侵害案时有发生,归根到底是性教育的匮乏,监护不到位和被告人的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家长应该是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管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
" 如果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重视性教育,告诉孩子如何爱别人,如何营造爱的氛围,可能在他们青春期特别是性冲动的情况下就打好了基础。" 广东海涵律师事务所支部书记、恒创未成年人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赖伟楠建议从社区开始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利用家委会等组织给家长做教育普及,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家长重视性教育这件事情。
近年来,未成年人性侵案也持续上升。一名 16 岁男孩早早辍学来深圳打工,在一次公司聚餐后他喝醉了酒,在公园里随机性侵了一名女子,事后男孩很后悔说当时无法控制自己。广东竞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市妇联律师团律师杨叶记得和被告人父母联系,想要他们接纳这个孩子,给他存些钱改善伙食时,对方回答 " 我不想管他了 "。杨叶说能感受到未成年人犯罪时,是原生家庭出了问题,其父母一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仅要进学校要跟学生讲,跟家长讲更重要 "。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