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院探索宣判形式再造:让判决书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读特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肖波
2020-06-02 16:00

对于“定期宣判”,以往法院通行的做法是,对于非当庭宣判案件直接通过司法专邮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诉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没机会直观看到裁判结果的形成过程,败诉方当事人往往会由此对裁判结果产生不当的联想甚至误解,继而选择上诉、申诉,致使案结事未了。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速裁庭四级高级法官何溯接受采访

为解决这一难题,深圳两级法院今年探索用“移动微法院”实现宣判方式再造,法官在线宣判的同时询问双方对判决的意见,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指尖上的公平正义。

技术赋能:“移动微法院”成为“战疫”利器

6月2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智慧法院赋能无纸化审判 宣判送达助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主要就深圳两级法院结合疫情实际推动无纸化审判和借助“深圳微法院”在线宣判送达实现“谁执法谁普法”两方面工作进行通报。

据介绍,截至今日,“深圳移动微法院”注册人数达58282人,在线开庭5477宗。1到5月份,两级法院通过“微法院”送达法律文书132289件。最为典型的是,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法院报等媒体专题报道福田法院法官廖泰琳滞留湖北老家期间,在当地借来法袍,网上开庭34次,结案80件的感人事迹。廖泰琳法官之所以能够在湖北异地开庭并审结案件,依托的是深圳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也得益于深圳两级法院在民商事审判领域持续积极推进的无纸化办案改革工作。

深圳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志光表示,接下来,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深圳法院民商事速裁审判将进一步完善全流程网上办理机制,出台深圳移动微法院庭审专区建设标准,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线上庭审效果,规范庭审直播和当庭宣判的适用,具体举措包括:依托综合审判业务系统,实现繁简案件精准“云识别”;依托E网送达平台,实现诉讼文书一键高效“云送达”;依托融平台,实现当事人便捷“云阅卷”;依托深圳移动微法院,实现远程隔空“云开庭”;依托电子卷宗系统,实现案件“云合议”;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法律知识分类导航体系——法信大纲,推进类案同判“云检索”,统一裁判标准。

消除疑虑:线上宣判助力“谁执法,谁普法”

深圳中院科技信息处处长范列介绍,深圳“移动微法院”作为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法院全流程移动办案系统,提供了不出家门、避免接触的全流程线上诉讼渠道。目前,微法院已经成为深圳两级法院线上办案的有力工具,为疫情防控期间司法审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2月3日至今,“微法院”迭代更新40多次,其中涉及重大功能更新10余项,实现了广东省内首宗手机在线庭审宣判,六方连线网上庭审、微法院和数字法庭双向互联、刑事案件远程提审宣判等均属全国首创。

“今年,深圳两级法院探索用移动微法院这个科技产品来实现宣判送达。具体方式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微法院在线到庭,法官在宣判的同时,询问双方对判决的意见,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当人事与法官面对面,胜诉明明白白,败诉清清楚楚,补足邮寄送达判决书的案件短板。虽然宣判送达相比邮寄送达复杂一点,程序多一点,更辛苦一点,但它更有利于司法公开,也更符合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胡志光认为,深圳两级法院速裁审判将通过对宣判方式的再造,让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公众可观、可感、可评,将宣判送达变为一堂生动的法制课,通过每一次宣判送达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同时,通过微法院宣判送达,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诉讼知情权,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肖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