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见 | 一只狗该如何保持它的忠诚
读特记者 伍岭
2020-06-01 11:17

武汉版“忠犬八公”在主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后,仍在医院里守候三个多月,不离不弃,直至被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收养,它的故事才得以圆满,也让不少爱狗人士放下心来,终于不像日本的八公那样在等待中死去。

忠犬的故事很多,文学作品中、影视剧里常为其争得一席之位,常令人动容。这些又萌又忠诚的家伙,惹得一大批人成为“铲屎官”,誓要陪它们终老。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多元得让人分不清前路的世界里,狗是如何保持它的忠诚的呢?我们总是给予它们太多的拟人化,甚至以人的思维方式与它们相处,喜怒哀乐可能皆成为某种情感的投射,比如孤独,想爱或想被爱的需求得到满足等等。就像童年时的那种单纯,饿了要吃,哭了要抱的心态,这和狗对你的态度是一样的。狗或许很需要有个主人来陪伴,但人也因它们而得到治愈。

记得保罗·奥斯特的《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写过的名叫骨头先生的老狗,它跟随着生命虚弱的诗人威利流浪多年,总是聆听威利的教诲,知道哪些地方是狗的“地狱”,哪些人是坏人。但威利还是先走了,去了永恒之地。心怀忠诚与思念的骨头先生最后也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书中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它在车流中狂奔,跑向噪音,跑向光明,跑向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怒目和咒骂。它在奔跑中等待好运降临,这样就能和威利在一起了。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忠诚击碎死亡之门,甚至于超越于永恒的意义。这本书反映了消费主义至上的年代,爱的实质与存在价值的虚无感,但一只狗顶着虚无的借口穿越汹涌的车流而来,让我们面红耳赤。

大名鼎鼎的《野性的呼唤》里也写了一只狗。那是一个奋起的年代,淘金的狂热,文明的世界在其文明的外表下是野蛮的掠夺,是人性欲望的试验场。而一只生活在此背景下的狗也不得不在环境的驱使下,从文明世界走向野蛮丛林的争夺。它在时代里挣扎,被迫呼唤野性的回归,同样也映射了人性,既渴望奔向自由,又不得不奋进求生。这里的狗是忠诚的吗?当然是,它完成吸收了人性的优劣,为人类的渴望与追求化身为一种符号和象征。

为什么总是狗来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它们通人性,又恰如其分地理解人的情感。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人类社会缺乏信任感的时候,狗首先付出的就是对人的信任,而人类需要对其回报的远远小于它们的一生。它们的忠诚建立在“你是唯一”的信念之上,而人也享受这种被唯一的认同,因为这种情感在人的世界里相当稀缺。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

(作者:读特记者 伍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