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视频|港中大(深圳)首次举行露天毕业典礼 钟南山线上分享战疫故事送祝福
读特记者 金洪竹
2020-05-31 21:13

港中大(深圳)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大学中央大道举行,这是该校首次举行露天、分散式并结合网络直播的新型毕业典礼。700余名2020届本科毕业生身着毕业礼袍,迎来人生里程中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等大学主管人员和教授一同出席了毕业典礼,首届大学理事会成员钟南山院士、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作为主礼嘉宾做主题演讲。同时,1500多名毕业生家长和亲友以及逾10万社会各界嘉宾在线观礼,与港中大(深圳)师生一起见证并祝贺2020届本科毕业生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徐扬生校长致辞

校长徐扬生:我们是一个有“良知”精神的民族,心里有家国,也有世界

校长徐扬生在致辞中向社会汇报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升学就业情况。徐扬生表示,尽管过去的一年里充满了挑战,但令人欣慰的是,港中大(深圳)2020届的同学依旧捷报频传,约84%的毕业生将到世界最知名的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约1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获得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华为、微软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录用通知,平均年薪都超过前几届毕业生。“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为同学们鼓掌!”

毕业典礼上,徐扬生引导同学们思考此次疫情给大家带来的变化,他表示:“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的本质并非物理距离上的缩短,或者是物质上的依赖,而是人类情感与精神上的共通与依存,以及我们所共享的命运与家园。愈是在危难关头,愈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良知,一个民族的良知。有良知的人,心里容得下他人,眼里看得见家国与世界,不因眼前的利益偏离做人的原则。有良知的人,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

钟南山院士线上分享战疫故事祝福毕业生

钟南山与毕业生分享抗疫感受: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索取和奉献

作为首届大学理事会成员,钟南山在毕业典礼上结合自己在抗疫经历中的感受,鼓励同学们去思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以及“索取与奉献的关系”。

钟南山说,这场疫情席卷了全球,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牵涉其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我,怎样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为世界这个大我的安全、安定做出一些贡献呢?他表示,“小我跟大我”不是单纯体现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在“个人和全世界”的关系。“世界上200多个国家中,特别是大的国家,要是一个国家没有能够很好的控制疫情的话,这个世界也不得安宁。所以,我们需要有国际主义精神,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我们要爱护人类,敬爱生命,我们更要团结全世界各国,面对疫情,共同战斗,尽最大努力取得胜利。”

同时,他提出要处理好“奉献和索取”的关系。这次疫情期间,全国一共有4.5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到武汉各个医院去支援,使得武汉的疫情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得到很快的控制,随后,全国疫情也得到控制。“这些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他还强调,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独立思考与创新。“我60年前毕业于当时的北京医学院,60年来,我一直在争取独立思考,争取领导我的团队做一些创新,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非常好的时代里,不要忘记一个人生的原则:处理好‘小我和大我’,处理好‘索取和奉献’。最后,我祝同学们锦绣前程,天天向上!”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谢尔:促进国际联结用自身专业为世界做贡献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杰出大学教授、计算生物学诺奖实验室的院长阿里耶·瓦谢尔教授在学生们的入学典礼上致辞,告诉他们“不要受困于考试、论文和实验报告上获得高分的压力,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四年后的今天,他再次鼓励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能够做些什么贡献于世界。”

瓦谢尔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但中国已经体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疫情终将被击败,不用多久我便能回到校园,亲眼见证各位在所选领域里取得的卓越成就。”

通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与自己的学习、科研经历,瓦谢尔鼓励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促进国际间的联结,关注世界时事变化,思考自己在全球问题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何对国家甚至全世界做出贡献。

毕业生代表徐霖宁:见证大学与深圳的发展

毕业典礼上,获得“杰出学生奖”的徐霖宁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表感言。她表示,四年来,同学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进步,见证了大学与深圳的发展。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深圳的脉络之中,而港中大(深圳)在秉承这种精神的同时,也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式丰富和塑造着学生们的思维。

徐霖宁说,“‘成长’是各位毕业生大学四年的代名词。深圳是一座重视个性和独创性的城市,而大学也同样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自由,让我们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课外生活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热爱。大学还给予了我们各个领域的科研机会,让我们能够在杰出教授的指导下,不断锤炼自己所感兴趣的科研技能。不论我们去到哪里,未来的我们都要秉承母校的优良传统,成为胸怀天下,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在世界舞台上代表中国发声的新时代青年。”

(深圳新闻网供稿)

编辑 郑晓鹏

(作者:读特记者 金洪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