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治水提质全面加速 今年实现5条黑臭水体考核达标
读特记者 肖雄鹏 通讯员 张晓峰 文/图
2017-06-14 19:56

深圳市坪山区治水提质工作再次加速。读特记者6月14日从该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动员部署会上获悉,坪山今年将完成16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建成区22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考核达标。

“坪山区要通过河长制促进‘河常治’”,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在会上强调,要把治水提质工作上升到坪山区战略发展的高度,“坚决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等硬任务、硬要求,从根本上改善辖区的水环境,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实现绿色发展、永续发展。”

据了解,根据《坪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该区将强力推进治水提质工作五大任务。

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不断完善我区水资源管理保护体系。建立区、街道以及重点企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区域以及企业用水总量控制和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水功能区监管,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分阶段制定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严格控制进入水功能区的排污总量。

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强力推进坪山河流域、龙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度,改善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全区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加快制定实施流域防洪联合调度方案,提高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积极推动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内涝区治理,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提高排水排涝能力,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加强水文、气象监测,建立防洪救灾相应和管理机制,提高洪涝灾害科学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


完善入河流排污管控机制,排查入河流污染,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和面源污染。加强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系统治理、挂图作战,全面推进我区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海绵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水网建设,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采取“截污纳管、原位处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对全区入河排污口进行集中整治。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全区河流管理范围,逐步确定河流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流管理保护责任体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非法侵占、覆盖或者填堵河流,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流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对违法违规占用河流岸线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

完善河流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河流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实行河流动态监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修订河道、水资源、排水、水保等规章制度,建立区政府牵头、水务部门与各街道为主、各区级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完善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互通、案件移送、两法衔接等工作机制,形成严格执法、协同执法的工作局面,严厉打击涉河流违法行为。

会议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一河一策”的部署要求,按照行政区的标准、东部中心的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各项治水提质项目建设。面对遇到的征地拆迁等重点难点问题,要敢于碰硬,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排除障碍。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肖雄鹏 通讯员 张晓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