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不够通不过,缺少证明通不过,验资文件通不过,消防验收通不过。目前一方面各类政策鼓励稳市场主体,一方面企业感到开办公司跑项目堵点难点还很多。
稳企惠企政策很多,但是很多企业上网申请几个流程下来就卡住了。企业首次通过率并不高,有的企业自叹,这么好的政策,可还没有尝过鲜。
一位民企老板年前就投资一千多万元开办新型大数据无人酒店,房子装修了,设备也到了,但是注册流程因为几个堵点至今没有走完。
多位企业办事人员反映,目前企业稳商稳岗任务很急,而一些监管部门没有按照大数据智慧政务进行流程再造,服务程序和服务方式还是以审代管的传统套路。大数据政务要求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但有些审批部门还是要求提供很多关联性证明材料,材料很容易成卡点,企业就得跑。大数据政务可以实行容缺服务,但某些审批部门很原则,少了一份材料就不准上车。大数据政务提供一网办一屏办,但某些审批部门总能留下尾巴,让最多跑一次变成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大数据政务近年有力提高群众办事效率,推进了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整体性成效。但在局部环节和具体事项上,距离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不少差距。目前,智慧政务已经削减了很多行政审批项目,但“以批代管、只批不管、不批不管”的习惯思维还未根本改变,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任重道远”。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李克强提出的放水养鱼政策就是对政务审批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而一些基层部门留恋以审代管,形成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卡点。如此过度审批,放水养鱼可能既不见水,也不见鱼。
近年放管服务改革的最大“动作”是,商事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资格相对分离,将营业执照简化为商事主体资格凭证。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先领“出生证”,然后再慢慢根据经营项目的需求来办理“上岗证”。但是由于一些部门搞过度审批,审批条件和材料设置不合理,企业连“出生证”也拿不到。一些企业感叹,入场券都拿不到,就不可能到市场跑道比高下。
地摊经济是推进复商复市稳就业的惠民项目,但有企业反映在申办场地过程中遇到的是各种软拖推。有的主管部门推萎推责,有的责任部门觉得管理过程吃亏不讨好,尽量回避。地摊经济是一种临时市场、弹性市场,但申办标准、流程和方式不明确不清晰,企业要想在网上申办很难走得通。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放水养鱼的新思维来化解堵点卡点。放水养鱼就是要给市场主体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弹性。比如地摊市场的开办标准和准入门槛肯定要比常规市场更灵活,要因时因事动态调整。要摒弃以审代管传统思维,让市场主体先上车再买票。让全过程监管替代过度审批,让全过程服务替代权力审批,让多方稳增长稳繁荣替代单一审批。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