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老交通员刘苏红讲述革命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何美侃 黎妙云 文/图
2021-10-04 17:13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是东江纵队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活动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质朴厚重的旧址、优美逼真的主题彩绘、风格突出的主题雕塑……大岭山镇大岭村全面升级改造后,已成为人气旺盛的红色美丽乡村,今年国庆期间更是游人如织。

10月4日,在举国欢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大岭山镇大岭村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展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红色讲古台”。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听老交通员刘苏红用亲切的客家话动情描述交通员真实而艰苦的革命往事,现场学习大岭山红色革命历史,增强爱国爱党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刘苏红,现年87岁,党龄46年,是老交通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吴石娇的动员和带领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姐妹会”,主要为部队送情报等后勤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我当时送信时经常假装成一个打猪草的小姑娘,远远看到国民党的兵过来,就提前蹲在路边,开始打起猪草。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确保身上的信件安全,因为这关系到整个部队的安全。”回忆起革命时期的往事,刘苏红老人仍然激动不已。

“当时正值一个非常时期,敌人将周边的道路卡得异常严,我带着信件通过其中一个关卡的时候,一个国民党兵突然把我拦住,并搜我手中的篮子。”在一次送信过程中,刘苏红老人机警地把信件从藏在篮子里改为卷起来藏在头发里,躲过了一劫。但这次差点丢了性命的经历却更加坚定了她的意志,她始终不放弃,一直坚持为游击队送信,直到1949年解放。这位老人不仅见证和亲历了那些光辉而厚重的历史,也乐意将这些历史和意志传承下去,她希望青年们能铭记过去的历史,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革命需要自己去哪里,自己就去哪里。如果没有人去送信,我们就会非常被动。”现场,刘苏红老人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革命时期的鲜活故事,以信仰动人,真情感人,将爱国爱党的情怀根植在每一个人心中。许多在国庆期间出来采风旅游的行人纷纷被吸引过来,静静驻足聆听。

“这位奶奶就是一本活的史书。”有青年党员表示,循着老人的动情描述,就好像自己也经历了那段红色岁月,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英勇顽强、忘我牺牲的宝贵精神。

“这里就是一处新颖又鲜活的红色教育课堂!”一位带着孩子体验大岭山红色旅游的家长表示墙上的彩绘、路边的雕像、还有老奶奶讲的故事,让孩子在入景入情入心中增强历史认同感,加倍珍惜革命先烈们奋斗而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岭山全面铺开“红色讲古台”,让老干部和老百姓用平易近人的方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讲党的百年历史和大岭山的革命历史,不断提升宣讲的时代性、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党员干部青年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原标题《87岁老交通员刘苏红讲述革命故事》)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何美侃 黎妙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