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华有颜值!法国小提琴“男神”卡普松弦动深圳

记者杨媚 实习生 杜承慧/文 齐洁爽 图/视频
2017-06-11 17:49
摘要

排练结束后,双方互致敬意,卡普松称赞深圳交响乐团是“少有的水平一流的高标准交响乐团”,深交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则用一句话来概括与卡普松的合作:“卡普松真的是大师中的大师,我们之间的契合就仿若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拍即合,不用多的言语描绘,一个眼神就...

想了解这位世界一流小提琴家更多的幕后花絮与成长故事?读特记者带你一起走进排练厅。

有才华还有颜值还不够,再加上迷人的笑容和翩翩的风度,才能概括法国音乐家卡普松的魅力所在。6月9日晚,这位世界一流的当红小提琴家——雷诺·卡普松第一次在鹏城登台,在深圳音乐厅与深圳交响乐团共奏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以细腻柔美的演奏风格彻底征服了深圳观众。

音乐现场

与深交合作擦出激情火花

此次卡普松在与深交合作擦出激情火花的同时,也给深圳乐迷带来了难忘的一晚。

当晚,舞台上的卡普松与琴共舞,时而忧郁蹙眉,时而微露笑容,时而紧闭双眼,时而与指挥对视呼应,生动演绎《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那把上了年纪的瓜内利琴在他的指尖仿佛化身一位婀娜的女神,声音富有活力但又细腻柔美。

在最后一乐章的高潮,卡普松身不由己地随着韵律轻轻地跺了几下脚,激情难以掩饰。

一曲完毕,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卡普松四次谢幕,并为观众带来了格鲁克的无伴奏版《旋律》。

幕后故事

小提琴男神的音乐之路

其实,卡普松还有一个超帅的双胞胎弟弟,也是一位著名的大提琴家,两人堪称法国古典界“绝代双杰”。想了解这位小提琴男神更多的幕后故事,读特记者带你一起走进排练厅,看看台下的男神是什么样的。在接受专访时,男神还专门向深圳特区报和读特的读者亲切问好呢!

时间:6月8日下午

地点: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厅 

读特记者这次幕后探班是在音乐厅演出前夕。当天下午14:30,读特记者来到位于罗湖黄贝岭的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厅,深入排练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才貌双全的卡普松。

原计划两个小时的排演,在卡普松与深交默契的配合下,仅五十多分钟就已完成排练,达到了双方的期望值,一气呵成。排练中,卡普松用熟练的指法在他的瓜内利琴上将一颦一蹙融汇在音符中。期间不乏与深圳交响乐团及指挥林大叶的眼神交流,恰到好处时,点头认可。

排练结束后,双方互致敬意,卡普松称赞深圳交响乐团是“少有的水平一流的高标准交响乐团”,深交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则用一句话来概括与卡普松的合作:“卡普松真的是大师中的大师,我们之间的契合就仿若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拍即合,不用多的言语描绘,一个眼神就能懂彼此。”

面对面专访

“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人,却用他的音乐才华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这是林大叶对卡普松的评价。41岁的卡普松,是当今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正处在艺术巅峰期,擅长抒情风格,是新一代的法国学派代表之一。

初见记者的卡普松,灿烂的笑容将欧式大眼挤成两条弯弯的月牙,和蔼可亲,一副好脾气先生的姿态。即使刚到深圳还没倒好时差、加上刚排练完演奏曲目,卡普松仍欣然接受读特记者的专访,畅谈自己的音乐之路,并亲切地向深圳特区报和读特的读者问好。

双胞胎兄弟接连获得法国古典音乐大奖,乐坛轰动了

卡普松对小提琴的热爱从他举手投足之间流露而出,不仅在话语中体现了小提琴的崇敬,排练中舞台上的专注与投入更是突显了卡普松与小提琴的“合二为一”的默契。

卡普松告诉记者,他出生于法国小城尚贝里,弟弟戈蒂尔·卡普松比他晚五年学习大提琴。兄弟俩现在各自分别忙碌,同台机会屈指可数。“这个夏季我俩将罕有地三次合作,包括在法国国庆日上向五十万名观众演绎经典,是我很期待的一次携手。”

卡普松在14岁时进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期间获奖无数,随后赴柏林师从托马斯-布兰迪等大师继续深造,在1991年获得国际青年小提琴比赛一等奖后,卡普松开始走向音乐巅峰。1997年,他获邀在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担任乐团首席,随后成为独奏家。当今古典乐坛上数得出名字的指挥大师,都曾与卡普松有过合作。

有意思的是,2000年,卡普松获得号称“法国格莱美奖”的“音乐胜利奖”中受人瞩目的“最佳年度演唱演奏”及“最佳年度新秀”两个奖项,而弟弟也在次年获得新秀称号,卡普松兄弟由此名声大噪,影响力着实让国际音乐界为之震撼。

学音乐是“为了感受美,而不是为了出名”

现在的卡普松,已隐退赛场,不再驰骋于各种音乐“竞技场”上,他说:“只有放下比赛为了竟争输赢的心,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的奥妙与美,与大师们的合作,让我更爱我选择的这一切。”

卡普松热爱音乐,对为了名利而利用音乐并非真正融入音乐的行为颇为反感。虽然自己早年学琴期间也是获奖无数,但他对后辈有着这样的劝诫:“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出名而参加比赛,有失追求音乐的初心,如果不能成功,就会放弃音乐,我觉得这种行为不值得推崇。学音乐就是应该感受他的美而不是为了出名而学。我建议所有学琴的人都不要把比赛当作目标来学。”

卡普松这次为深圳观众演绎德国浪漫派大师布鲁赫的经典,他表示这也是他个人非常喜爱的曲目之一。他说,自己早年留学德国的经历让自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了德国浪漫派的音乐,并爱上了此类作品。“在我看来,德国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是最具代表欧洲文化的,我非常欣赏这类浪漫派作品。”

男神的儿子6岁了,也在学小提琴

风度翩翩的音乐绅士卡普松今年41岁,已经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6岁的学龄儿子,同样在学习乐器:小提琴和钢琴。

读特记者十分好奇大师的儿子会选择怎样的一条音乐道路,而大师神秘地一笑:“至于他的未来,要看他自己喜欢什么了,这些不急,我们等等看。”

快问快答

记者:你们兄弟俩一个选择了小提琴、一个选择了大提琴,是父母的意思还是自己的选择?

卡普松:我先开始学习小提琴,然后我弟弟五年后开始学习大提琴。选择小提琴完全是因为个人爱好。我喜欢小提琴的音色,也看过很多的歌剧,对这种弦乐很着迷。

记者:如果不做小提琴家,你会做什么?

卡普松:我会选择做一名作家,我享受写作创作的感觉。

或者,我会选择学习其他乐器:大提琴或中提琴,未来十年我或许会实践这个目标,花六个月左右时间专门来学习。

记者:作为小提琴演奏家,你自己崇敬的音乐界人物有哪些?

卡普松:有很多,很遗憾有些值得尊敬的上一世纪音乐家都已去世了,像意大利指挥家卡尔洛-玛利亚-朱里尼,我很小的时候曾与他有过小小合作,而当时自己都不敢相信可以与这样一位大师携手。

我的老师托马斯-布兰迪和热拉尔-布莱也都是我在学习音乐道路上的不可缺少的模范。

同样,与我有过多次合作的女钢琴家马尔塔-阿格里奇,还有像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都是我崇敬的艺术家。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记者杨媚 实习生 杜承慧/文 齐洁爽 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