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下来才能精准滴灌——深圳湾边检站驻村扶贫日记

读特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郑晓昀 李铄今 文/图
2020-05-29 10:49
摘要

深入到贫困群众间,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援其所缺、释其所惑,每个故事、每个足迹,都彰显着脱贫攻坚的必胜决心。

脱贫攻坚,务求精准。初夏时节,深圳湾边检站扶贫工作组再赴广西三江县同乐乡高岜村,并派出专职工作人员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深入到贫困群众间,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援其所缺、释其所惑,每个故事、每个足迹,都彰显着脱贫攻坚的必胜决心。

5月13日,晴。

跟其他同事道别后,我留在高岜村继续开展工作。

初夏的山村,天气晴朗温润,村四围层层叠叠的绿木浸润了穿过的山风,颇有些清爽气息。走向村委时我想,这个封闭的山村正迎接着它的曙光。

宿舍有些潮气,但好在床铺是干净的,左右也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而已,有地方就行。

简单收拾一下行李,我们就立刻动身去村委会开展工作。站里给村子援建了党建宣传栏,方便村民们了解到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十几米长的墙面,重新修砌、粉刷,将上面老旧的涂料更换掉,在装上全新设计的展示板,可以想象,这里即将焕然一新。还是要让老乡们心里有奔头啊,把党的优惠政策传达出来,让群众们感受到党带领大家走向幸福生活的决心,大家才能更有劲。

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就入夜了,渐渐凉了,蚊虫也出来活动,扇翅的声音阵阵起伏。一天的工作,身上的衣服早已浸满了汗,可这里热水不够,没法好好洗个澡,只能用凉水简单冲洗一番,早些入睡,准备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看到老乡们脸上的笑容,我们心中的斗志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能让这些村民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那再苦再累我们也值得。

5月14日,晴。

今天开展入户走访,主要跟老乡们商量养鸡场的土地流转事宜。

站里联系到爱心企业,打算在村里投资建设一个养鸡场,要用到农户的土地,所以要挨家挨户走访,听听老乡们的心声。一些老乡非常支持,一些老乡稍稍有些迟疑。

我们很理解他们的迟疑,老乡们一直靠着种地为生,土地是命根子,流转出去了换的钱够不够,怎么获得收益,都是他们的疑虑。我们向他们细细解释建养鸡场的初衷:目前来看,仅仅依靠种地很难致富,村里环境好,养出的鸡品质会很好,建设养鸡场后,农户们的收入就由单一的依靠种植农作物,变成了依靠种植加养殖的双重来源,还能提供工作岗位,从养鸡场领工资,是给老乡带来实惠的好事。

一天走访下来,还没走惯山路的我腿还是有些酸麻。回到住处我不禁沉思:村民们想要快速脱贫,不仅要依靠新的致富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只有武装好自己的头脑,才能加快致富步伐。

5月15日,多云。

村里小学开学了,站里给孩子们捐赠了一批书包。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稚嫩的孩子是村子的未来。去年我们给一二年级的孩子捐了一批,这次给捐给高年级的孩子。校长下了个口令,孩子们从教室冲出来,在操场上排列整齐,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这一道道光,就是这个村子的曙光。

孩子们需要关心,老人们也需要照顾。我们站执勤十五队结对帮扶的张甫社家庭,家中只有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里没有冰箱,吃剩下的菜只能放在灶台上,现在天气热了,饭菜放不了多久,老人家也不舍得丢。为了让他们又不用吃隔夜菜伤到身体,执勤十五队给他们捐赠了一台冰箱。

我们把冰箱一路抬回家里,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虽然日子不富裕,但他们都非常质朴、善良,只要是真心帮助他们的人,他们一定会记得。

5月17日,晴。

今天与我们站执勤四队的同事一起入户探访。

他们结对的是陈秀生家庭。之前我们了解到,陈秀生的儿媳张培新身体有残疾,无法下地,但在去家里了解情况后,我们发现她并不是残疾,而是象腿病。

残疾没法治愈,但象腿病是可以治疗的。我们马上多方联系,找到了深圳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科主任医师,向他做了详细咨询。医生告诉我们,只要合理开展治疗,就能帮助她恢复到正常状态。得知有希望恢复健康后,村民激动地握住了我们的手。

细节之处见真章,只有做到精准滴灌,才能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问题。

5月18日,晴。

张培团家二楼开始封顶了。

她是我们站政治处结对帮扶的贫困群众,因为丈夫去世,房子一楼刚修好就被迫中止了,连通向二楼的楼梯口都还没封。我们马上联系到爱心企业,给她捐赠了6万元工程款,又在当地找到好的施工队,动工加盖二楼。经过半个月的施工,齐齐整整的二楼就快要出来。

不止是这户家庭,我们站执勤七队也帮贫困户家修建了楼梯扶手和雨棚。住房安全是大事,是幸福生活的根基,而如果不深入到每一户探查具体情况,就了解不到这些困难需求。

5月22日,晴。

这几天站里执勤十一队和执勤十二队的同事们也来到村里慰问群众。

扶贫必须扶志,帮助群众们自主劳动脱贫是我们工作的核心,这次慰问,执勤十二队的同事特地给贫困群众胡老前家庭买了猪苗、鸡苗,帮他们养殖致富,又捐赠了1台电视机,帮助他们学习致富知识,增长见识。执勤十一队帮扶的也是两位老人,陡峭山路上,执勤十一队的同事扛着给贫困户捐赠的冰箱,一步步迈着坚实的步伐。

下午时候传来好消息,我们给村里捐赠的100盏太阳能路灯和50盏太阳能室内灯,已经全部安装完成。原本这里入了夜就一片漆黑,现在有了光亮,方便了村民躲开那些陡峭的山沟。

一个个光点缀在山路上,仿佛是小康路上的灯塔。

这段驻村工作明天就要结束了。半个月下来,虽然辛苦劳累,但也满怀着满足,也更见坚定了信心。细致的措施,才能准确解决现实困难。扶贫就像浇灌,只有扎根到土地上,才能把甘霖精准滴灌给群众。

我还会再来,我们会陪着老乡们,一起走向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彼岸。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郑晓昀 李铄今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